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20:45
渗透压是溶质在水中产生的吸水能力,它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非与颗粒的电荷或大小有关。无机盐因其小且以离子形式存在,故产生高渗透压;葡萄糖虽较大但不离子化,渗透压较低;蛋白质虽然可解离,但由于分子大,颗粒数少,产生的渗透压较小。细胞内外水的移动主要取决于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差异。当膜外Na+浓度下降,渗透压降低,水会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水肿;反之,Na+浓度上升,渗透压升高,水则会从细胞流出,造成细胞内脱水。
水在血浆和组织间液间的交换,主要受晶体颗粒(如无机盐、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能力影响,使得两侧的晶体渗透压接近。毛细血管内流体压和有效胶体渗透压共同决定水的流动方向。血浆中的蛋白质由于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其产生的胶体渗透压对于维持血管内水分平衡至关重要。正常人体在37℃时,血浆总渗透压一般在280~310mmol/L,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可能造成体液平衡异常。
体液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首先,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通过感知渗透压变化,调节ADH的分泌,恢复渗透压。同时,肾素-醛固酮系统则负责血容量的恢复。肾脏是这个过程中关键的调节器官,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会根据体内水分状况进行调整。当水分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会触发ADH的增加,引发口渴感,促进饮水并回收水分。而当血容量减少,肾素-醛固酮系统会促使肾脏回收钠和水分,以保证血容量的稳定。在极端情况下,血容量锐减时,肾素-醛固酮分泌会优先恢复血容量,确保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扩展资料
体液(body fluid)的主要成分是水、电解质,广泛分布于细胞内外,具有相对稳定的酸碱度,其稳定状态为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