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7:26
在中国古代星象学中,木星被称为“岁星”,其运行周期约为12年,因此被用作纪年的方式之一,如“岁在玄枵”的表述。由于12这个数字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一年有12个月),木星/岁星因此获得了特殊的神秘色彩。一些星象学家试图将岁星在天空中运行的方位与地面方位相结合,但由于岁星运行的方位与地面方位相反,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因此,他们设想地下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假想星体,即“太岁”。太岁的运行周期与岁星相同,但方向相反,便于与地面上的东南西北方向相联系,因此在人们的日常应用中,太岁纪年法反而比岁星更为普遍。例如,宋代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就使用了“徒维作噩”等术语来表示年份,这些词汇虽然难以理解,但仅仅是太岁纪年的术语而已。
在民间,天文学的实际意义逐渐被神秘学所取代,因此这种为方便而虚构的假星体太岁,逐渐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物体。由于其“存在于地底”的形象被保留下来,后来许多从地下挖掘出的奇异物体,都被误认为是“太岁”。《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鲁国季桓子穿井,得土精‘坟羊’”的故事,其中的“坟羊”也有写作“羵羊”、“玉羊”、“棼羊”的,是一种外形像肝脏的大型生物(按现代生物学观点,这可能是一种大型的真菌生物,即生活在土壤中的蘑菇类)。这种描述越来越神秘,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实物太岁”的形象。民间俗语“太岁头上动土”正是基于“太岁是白色土精”的理论而产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