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9:09
雪卡毒素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多种底栖微藻,如有毒冈比亚藻、利马原甲藻和梨甲藻属等热带和亚热带种类。这些微藻在中国南海、华南沿海的西沙、香港、海南岛和台湾等地的珊瑚礁海域都有分布。并非所有鱼类都天然携带雪卡毒素,它是一种通过食物链积累的获得性毒素。当珊瑚鱼摄入有毒藻类后,毒素会在体内积累,尤其在体型较大的鱼类体内富集程度更高,因为毒素会通过食物链逐级增加。
易受雪卡毒素影响的鱼类主要集中在珊瑚礁区域,包括约400种的珊瑚礁鱼,中国本地的易感染种类有45种,如台湾、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等地。由于需求量大,广东、香港等地会从南太平洋岛国进口活珊瑚鱼,这些区域是全球雪卡毒素流行的热点。香港进口的鱼类,如苏眉、东星斑等,都是易受感染的鱼种,曾导致过大规模的雪卡鱼毒中毒事件。
积累雪卡毒素的鱼类主要是摄食有毒微藻的,如刺尾鱼、鹦嘴鱼等,以及捕食这些鱼的肉食性鱼类,如海鳝、石斑鱼等。据研究,大约400种鱼类可能含有雪卡毒素,对人类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鱼类包括红斑鱼、青星九棘鲈等。值得注意的是,毒素在鱼类体内的分布并不均匀,通常在肝脏中的含量较高,而肌肉和骨骼中的含量较低。例如,有毒新西兰鲷的肝脏中雪卡毒素含量是肌肉的50倍,海鳝肝脏中甚至可能高达肌肉的100倍。即使肌肉中检测不到毒素,肝脏中也可能含有相当的雪卡毒素。
鱼类因大量摄食剧毒藻类而在体内积累的大分子聚醚神经毒素,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100倍,是已知的危害性较严重的赤潮生物毒素之一,已发现3类雪卡毒素,即太平洋雪卡毒素、加勒比海雪卡毒素和印度雪卡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