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的时间又在繁忙中悄然度过了,这学期我们围绕《幼儿园教育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内容,认真学习新教材,边学边研究实施,深入开展研讨,不断地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教研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也承担着两方面的探索任务:一方面是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妨碍教学质量提高的倾向性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现况分析
我园师资处于不均衡状况,因而时常给学习和研究带来许多困惑,反映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欠缺,特别是思想观念转变与实践、行动的脱节,缺乏实践的总结研讨,往往使教学前进步子太慢。本学期,《多元智能结构》康轩教材的引进,使我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本学期根据幼儿园实际存在情况,我园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学习活动,重点加大学习新教材和实施新教材力度,改变教研学习方式,每两周进行一次《纲要》、《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边学边研,从中领会《纲要》、《指南》精神,转变教师的课程理念。其次,采用参与试学习形式,共同理解细读教材,共同备课,使教师了解教材的不同设计,展示个人的不同风采。另外我们还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解剖案例中不同的设计方法,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使方案活动设计更完整,案例剖析更直观、更形象,也更适应我园师资队伍不均衡的学习环境。
这学期,我们结合园本培训的内容,在对新教材进行解读实施的基础上,又组织了一些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新教材,实施新教材。通过多形式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们已明确自己陈旧观念、自身素质正是主宰着自己的行为障碍,只有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当然,通过学习,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看法和见解,乐意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使我们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解决当前问题,使教师形成一种边寻边思,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同伴中解决问题的疑点,从而不断的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实践新教材。
二、开展教研活动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基础。我们的教师年龄层次跨越大,理论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每个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我们教研活动采取丰实的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提高。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研讨活动。
理论学习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为更好的带领半日活动提供基础与保障。例如,在学习《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在平时自己熟读《纲要》精神的同时,在教研活动中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活动,如“如何正确评价幼儿”、“当幼儿踩死一条蚕宝宝时你该怎么办?”、“如何协调家长、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关系”等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自持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论不休,通过《指南》的学习,教师已经知道如何运用《纲要》、《指南》精神去处理问题了。在争辨中,大家对《纲要》、《指南》精神更理解了,教师们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又如在学习“预设与生成关系”时,我们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间的理论知识,帮助教师界定预设与生成,接着又展示一系列情境让教师讨论哪些是幼儿生成的内容,然后又过渡到播放平时教学活动易出现的矛盾作为情境展开,讨论尝试找寻解决矛盾的策略,最后每人撰写与之相关的随笔并进行随笔评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完成了理论的学习活动。
(二)听评活动
在教研组听课评析活动中,我们主要在五天的教研活动中完成观摩、分析与落实的过程,即观摩一次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这是以课题研究、集体观摩为形式的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又将多媒体技术也运用到了我们的听评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我们利用了看录像的形式进行研讨活动,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边观摩边研讨,还可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来研讨达成认识。通过录像观摩,帮助教师梳理提炼了与正确教育观念相符合的教育行为,形成了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匹配了行动策略。当然,我们在实践中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能力与个别差异。
(三)、分组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关健。要进行教改,必须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向课研要质量”是我们教研活动的追求目标。我们将教学和课研相结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作为我们教研组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我们根据我园的园本课题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园的课题研究带动了教研组的研究,教研组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促动着我园课题研究的发展。我们确立了《主题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浅谈小班幼儿早期阅读途径的研究方法》、《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个小课题。
首先,在教研组中我们认真制订教研组研究计划,将课题由三位教师做课题的负责人。根据教研计划,每位教师根据研究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并制订个人专题研究计划,达到了计划的层层分解与配套,使教研组研究工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围绕着目标有目的地展开了。在课题研究中就注重研究是否让幼儿在质疑、解疑中构建知识经验,材料的投放是否有利于幼儿多种思维的发展,教师的提问是否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评价手段是否起到了保障与督促的`作用等等。其次,教研活动中一次次设计,推翻,再重新的设计修改操作材料的过程,使课题研究中材料选择更具有适切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递进性。另外在研究关于语言活动中引出部分及评价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先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如《纲要》、《指南》中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接着又互相观摩课题负责教师的语言活动,共同评析、讨论、修改、完善,我们总结出了引出部分的创设情境、纠错、操作摆弄、设疑等模式,评价部分的迁移实践、问题设置、合作竞赛、操作比赛等模式。根据小、中、大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我们在小班尝试运用寻找法,谈话法,使小班幼儿在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环境中游戏。在中班尝试运用观察法、渗透法,使中班幼儿在贴近自然富有新意的游戏中操作。在大班尝试运用谈话法、类推法,使大班幼儿在问题动态环境中探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青年教师的自培工作。我们教研组渗透园务计划,根据“成熟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青年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时期: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针对新教师,我们通过藏书100册,精读一本幼教理论专著,撰写一篇专题文章,公开一个半日活动,评析一个半日活动等来满足新教师的适应需要。对于二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我们通过有针对性的带教,初步使她们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满足她们的发展需要。针对骨干教师,我们鼓励帮助她们先走一步,先研一步,先写一步,先进一步,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传帮带,引导骨干教师向学者型和研究型发展,以满足她们的成熟需要。
随着资料积累的日趋重要,我们认识到各项资料的积累足以使我们看到自己曾走过的路,因此,在教研组建设中我们也十分重视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首先要做好每一次教研活动的记录工作,详实地记录下整个教研活动中争辨、研讨的过程,同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做好课题研讨记录,测试情况分析表,活动中个别幼儿跟踪记录,在教研组常规工作中做好平行班活动记录,自培青年教师工作记录等多项工作,使我园的资料整理水平趋于优等水平。
在教研组课题研究的辐射下,我们又带动了幼儿园各教研组各类学科的教研工作,并将课题研究辐射到了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等领域中,形成了“教研课研相结合,亦教亦研亦提高”的教研氛围。
一个积极向上,充满集体温暖的教研组是帮助教师成长的基地,了解每位教师的不同潜力,善于诱发教师积极性是做好教研组工作的保障,在现有水平上我们将继续攀登,不断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