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展心理学题库(有答案)

2023-04-16 来源:V品旅游网
发展心理学题库(有答案)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 选择题

1.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C. A和B

D. 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2. 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是指(A. 动物心理发展 B. 人类心理发展 C. 心理的个体发展 D. 心理的种系发展

3.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C.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 D. 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二、 填空题

1. 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 的历史。

2.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 的科学。 3. 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从时间的延续上,可分为三、 名词解释 1. 儿童发展心理学 2. 心理的种系发展 3. 心理的个体发展 4. 纵向研究 5. 横向研究 四、 简答题

1. 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2. 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3. 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4.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 论述题

和横断研究。 1. 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2. 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3. 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4. 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D 3、C 二、 填空题

1、心理发生发展2、心理特征3、纵向研究 三、 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2、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3、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4、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5、这种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四、 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 论述题

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 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选择题

1. 儿童心理的研究要依据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与儿童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发展,这是遵循儿童心理学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实践性原则 C. 矛盾性原则

D.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 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引起儿童的某种行为以观察在这种条件下儿童行为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自然观察 C. 全面观察 D. 实验法

3. 儿童心理的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和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这是遵循儿童心理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实践性原则 C. 矛盾性原则 D. 感知性原则 二、 名词解释 1. 纵向研究 2. 矛盾性原则 3. 横断研究 4. 客观性原则 5. 教育心理实验 6. 教育性原则 三、 简答题

1. 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2. 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3. 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4.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5.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D 3、C 二、 名词解释

1、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2、矛盾性原则是指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是一种矛盾运动,是按照矛盾法则进行的。因此,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

3、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4、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的指标。

5、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的方法。

6、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方法应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利,应该是道德的。 三、 简答题

1、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教育性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⑤伦理性原则

2、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

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4、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①观察法 ②实验法 ③调查法 5、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 第二,形成假设

第三,标记出假设的变量 第四,变量的控制 第五,实验结果的整理 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国外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 选择题

1. 创立复演说的心理学家是( ) A. 格塞尔 B. 弗洛伊德

C. 霍尔 D. 皮亚杰

2. 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德国学者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出版的时间是( ) A. 1879年 B. 1880年 C. 1882年 D. 1889年

3. 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思维的发展是(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4.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朱智贤 B. 艾华 C. 陈鹤琴 D. 黄翼

5. 苏联建国时期的最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立了心理发展的( ) A. 意识与活动统一理论 B.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C. 活动理论 D. 意识与无意识的理论

6. 开创了巴黎学派的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 B. 斯金纳 C. 瓦龙 D. 比纳

7. 在美国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也是推动美国儿童心理学发展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是( )

A. 霍尔及其成熟势力说 B. 格塞尔及其复演说 C. 格塞尔及其成熟势力说 D. 霍尔及其复演说

8. 瓦龙的巴黎学派与皮亚杰的日内瓦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 A. 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B. 侧重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 C. 侧重于儿童思维的发展 D. 强调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9.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4—7岁儿童这一阶段,其人格形成发展的任务是( ) A. 信任感对怀疑感 B. 主动性对内疚 C. 勤奋对自卑 D. 自觉性对羞怯 10.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 冯特 B. 皮亚杰 C. 比奈和西蒙 D. 普莱尔

11. 提出研究儿童各个不同阶段的主导活动的当代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 A. 列昂节夫 B. 维果斯基 C. 达维多夫 D. 鲁宾斯坦

12. 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为6岁6个月,比奈量表测得的智力年龄为7岁4个月,则这个儿童的智商(IQ)为(A. 112 B. 113 C. 114 D. 111

) 13. 认知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 A. 霍尔 B. 比纳 C. 皮亚杰 D. 格塞尔

14. 苏联建国时期的最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立了( ) A.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B. 活动理论 C. 意识与活动统一理论 D. 种系发展

15. 皮亚杰认为12—15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处在( ) A. 形式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感知运动阶段

16. 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的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以至失调的结果,这一学派是(A. 认知学派 B. 行为主义学派 C. 巴黎学派 D. 新精神分析学派

17. 皮亚杰关于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 ) A. 个性特征 B. 活动特点 C. 智力或思维水平 D. 生理发展 18.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 冯特 B. 陈鹤琴

) C. 普莱尔 D. 比纳和西蒙

19. 达维多夫关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 ) A. 生理发展 B. 个性特征 C. 活动特点 D. 种系发展

20. 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是11岁零3个月,其智力年龄为12岁零4个月,其A. 115 B. 112 C. 120 D. 110

21. 提出“意识与活动统一”原理的是( ) A. 鲁宾斯坦 B. 维果斯基 C. 巴甫洛夫 D. 达维多夫 22. 格赛尔创立了心理发展的( ) A. 复演说 B. 成熟势力说 C. 认知学说 D. 构造主义学说

2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 ) A. 冯特 B. 考夫卡 C. 勒温 D. 普莱尔

24. 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是从( )

IQ应为( ) A. 0—2岁 B. 2—7岁 C. 7—12岁 D. 12—15岁 25. 巴黎学派的创立人是( ) A. 皮亚杰 B. 埃里克森 C. 瓦龙 D. 弗洛伊德

26. 埃里克森认为7-1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任务是(A. 信任对怀疑 B. 主动对内疚

C. 自主性对羞怯或怀疑 D. 勤奋对自卑

27. 巴甫洛夫关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研究揭示了( )A. 个体心理起源问题 B. 种系心理活动起源 C. 言语思维发展问题 D. 个性特征的生理基础 28. 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儿童思维发展的(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具体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D. 抽象逻辑思维 二、 填空题

1.弗洛伊德提出了_____________说。 2. ___________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 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______________说。

4.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_______________提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学说。 5.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瓦龙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学派。 6.新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的代表___________提出了操作性行为理论。

7.____________年普莱尔发表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8.达维多夫认为____________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9.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____________创立了巴黎学派。 10.____________提出了复演学说.

11.____________编制了第一个测验儿童智力的标准量表.

12.德国生理学和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于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一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因此他被公认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3.前苏联建国时期的最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立了心理发展的__________学说。 三、 名词解释

1. 皮亚杰 2. 复演说 3. 成熟势力说 4. 遗传决定论 5. 环境决定论 6. 普莱尔 四、 简答题

1. 简述达维多夫的儿童心理学观点。

2. 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简要评述。

3. 简述儿童年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4. 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5. 简述瓦龙及其巴黎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6. 简述格赛尔及其成熟势力说。 7. 简述霍尔及其复演学说。 8. 简述皮亚杰的主要理论观点。 9. 简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10. 简述皮亚杰思维发展的阶段。

11. 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2. 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 五、 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点,并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第三章 一、 选择题

1.C 2.C 3.B 4.C 5.B 6.C 7.D 8.D 9.B 10.D 11.C 12.B 13.C 14.A 15.A 16.D 17.C 18.C 19.C 20.D 21.A 22.B 23.D 24.C 25.C 26.D 27.C 28.C

二、 填空题

1、 精神分析2、普莱尔3、成熟势力说4、埃里克森5、巴黎6、斯金纳7、1882 8、活动9、瓦龙10、霍尔11、比纳12、普莱尔13、文化历史-发展 三、 名词解释

1、皮亚杰是现代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研究特点是结合运用生物学、哲学、逻辑和数学的知识,创立了日内瓦学派。

2、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3、成熟势力说是由格塞尔提出的,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通过研究的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4、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5、环境决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6、普莱尔主要研究颜色视觉和听觉,后来又研究催眠,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四、 简答题

1、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③儿童心理发展按两类主导活动交替进行 ④关键期问题

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3、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及新的儿童观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近代教育的要求

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结构和潜意识观点 5、瓦龙创立了巴黎学派,是西方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主要观点:要从儿童与周围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与一切事 物的运动发展一样存在着矛盾;平衡的打破是由于随着有机体生长而产生的机能的觉醒,就这一点来讲是不符合唯物论观点的。

6、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通过研究的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7、 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8、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 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9、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他提出刺激-反应公式,主张只研究行为,否认意识,否认机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

10、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 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五、论述题

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 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2、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皮亚杰是西方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儿童与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他着重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关于图式和外部影响 相互作用的思想;还强调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关于图式的起源、发展的具体论述也是符合唯物论思想的,但在动作和知觉、知觉和概念的关系上,他的 有些观点违反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在年龄阶段的划分上,皮亚杰对各个阶段的质的特点阐述比较清楚,但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意不够,阶段划分有点绝对。 第四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一、 选择题

1.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是( ) A. 前提条件 B. 必要条件 C. 主导作用 D. 决定作用 2. 从领会到发展是比较明显的( ) A. 量变过程 B. 质变过程 C. 量变和质变过程 D. 都不对

3. 提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印刻”现象的是( ) A. 达尔文 B. 格塞尔 C. 高尔顿 D. 劳伦兹

4. 最初发现关于“关键期”或“关键年龄”这种现象的是( ) A. 弗洛伊德 B. 施太伦 C. 劳伦兹 D. 达尔文

5. 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遗传 B. 教育 C. 内部矛盾 D. 成熟

6. 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 A. 量变 B. 质变 C. 量变和质变 D. 领会

7.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A. 外部原因 B. 内部原因 C. 决定性条件 D. 主导条件

8. 我们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 A. 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 B. 儿童的个性特征

C. 儿童活动的特点 D. 不同时期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 9. 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环境与教育

10. 埃里克森关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 ) A. 个性特征 B. 活动特点 C. 智力和思维水平 D. 种系发展 11. 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环境和教育 B. 遗传素质 C. 内部矛盾 D. 年龄特征 12. 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 ) A. 乳儿期 B. 婴儿期 C. 学前期 D. 学龄初期

13.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内部矛盾

14. 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环境 B. 教育 C. 遗传 D. A和B

15. 在动物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最初容易形成,发现这一现象的是( )

A. 霍尔 B. 劳伦兹 C. 格赛尔 D. 华生

16. 教育到发展的中间环节是( ) A. 量变 B. 质变 C. 领会 D. 量变和质变

17. 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都是(A. 绝对的 B. 相对的 C. 恒定的 D. 本质的 18.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 A. 环境 B. 教育 C. 成熟 D. 内部矛盾

19. 提出"智力商数"的心理学家是( )A. 格赛尔 B. 皮亚杰 C. 比纳和西蒙 D. 推孟

20. 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 遗传素质 B. 环境教育 C. 年龄特征 D. 内部矛盾

) 二、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2.______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可以初步地规定为: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____________或质的特点。 3._____________提出了“印刻”的概念。

4._________________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主导作用。 5.___________________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

6._______儿童心理的_____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7.__________________最初提出了“关键年龄”的概念。 8.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规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9.________________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0._______________是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11.______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三、 名词解释

1. 关键期 2. 最佳年龄 3. 关键年龄 4.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5.6. 印刻 7.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8. 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四、 简答题

遗传素质 1. 简述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述。 2. 简述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 3. 简述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 简述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5. 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6.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

7. 简述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8. 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含义。 9. 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原因。 10. 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各起什么作用。 五、 论述题

1. 试述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2. 结合学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3. 结合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特点,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 试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5. 试述小学儿童智力活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6. 试述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趋势。

7. 结合实际,试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 第四章 一、 选择题

1.D 2.B 3.D 4.C 5.C 6.D 7.B 8.D 9.B 10.A

11.C 12.A 13.C 14.D 15.B 16.C 17.B 18.D 19.D 20.A 二、 填空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2、特殊矛盾 3、劳伦兹 4、教育 5、环境和教育 6、内部矛盾 7、劳伦兹 8、环境和教育 9、遗传因素 10、领会 11、遗传 三、 名词解释

1. 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

2. 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也称最佳年龄。 3. 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4.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

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 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 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即那些与生俱来的机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等解剖生理特点,称遗传素质。

6. 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称印刻。

7.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8.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 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四、 简答题

1.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tson),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2.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智力(或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上,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水平上。

3.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

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4.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5.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6.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也称最佳年龄。 7.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 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8.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阶段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可变性是指由于社 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差距,即可变性。

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因为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首先,儿童生理发展 是形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物质基础;其次,儿童心理发展受他们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再次,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需 要有一个

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最后,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一定时期有其相对 稳定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是因为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

10.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五、 论述题

1.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 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2.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 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因为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首先,儿童生理发展 是形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物质基础;其次,儿童心理发展受

他们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再次,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需 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最后,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一定时期有其相对 稳定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是因为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

4.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5.①听教师讲解或演示,获得一般表象;②运用具体的事物实地完成计算活动;③儿童掌握实物计算以后,开始不用实物,而是用出声的口头言语来完成计算活 动;④儿童掌握了出声的口头言语计算以后,开始在脑中用内部言语,即“心算”的方法来完成计算活动;⑤上述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消失了、简化了,一看算题就 能很快地进行运算。此时,儿童真正掌握了运算的智力活动。

6.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的六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思维都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婴儿期为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学前期为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龄初期思维 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方向过渡,少年期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青年初期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7.一般认 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 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第五章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 A. 无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 D. 巴宾斯基反射 2. 心理现象开始发生的时期是在( ) A. 胎儿时期 B. 新生儿时期 C. 婴儿时期 D. 学前时期

3.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睡眠逐渐减少,说明了(A. 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 B. 兴奋的增强 C. 抑制的增强 D. 内抑制的发展 4. 儿童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 A. 新生儿 B. 乳儿 C. 婴儿 D. 幼儿

5. 新生儿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 A. 巴宾斯基反射 B. 把握反射 C. 瞳孔反射 D. 条件反射

) 6. 乳儿期是( )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 言语 B. 思维 C. 注意 D. 动作

7. 儿童心理发生的时间是在( ) A. 2天左右 B. 2周末左右 C. 4周左右 D. 2月左右 8. 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 )

A. 整体到分化/下部到上部/大肌肉到小肌肉 B. 整体到分化/上部到下部/小肌肉到大肌肉 C. 整体到分化/上部到下部/大肌肉到小肌肉 D. 分化到整体/上部到下部/大肌肉到小肌肉 二、 填空题

1.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婴儿期开始出现了最初的_______________活动。 2.婴儿期内,儿童学会了随意地_____________,从而就扩大了他的生活范围。 3.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产生,是在儿童出生后____________左右出现的。 4.____________时期是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5.______________时期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时期。

6.新生儿最初的____________的产生,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生。 三、 简答题

1. 简述动作发展在乳儿心理发展上的意义。 2. 简述乳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3. 简述婴儿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意义。] 4. 简述婴儿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5. 简述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四、 论述题

1.试述乳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结合婴儿生活实际,试述动作在其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第五章 一、 选择题

1.B 2.B 3.B 4.B 5.D 6.D 7.B 8.C 二、 填空题

1.有目的的 2.直立行走 3.两周末 4.乳儿 5.新生儿 6.条件反射 三、 简答题

1.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 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

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 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儿童开始直立行走不但使他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2.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3.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 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 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4.①学会随意独立行走,手的动作发展,准确地玩弄和操纵他所熟悉的物体;②言语迅速发展;③开始出现最初的游戏活动;④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5.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 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 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儿童开始直立行走不但使他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四、 论述题

1.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2.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 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 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儿童开始直立行走不但使他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第六章 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儿童说出词的能力是从( )

A. 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B. 理解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C. 模仿成人词的声音开始的 D. 强化成人说出词的声音开始的 2. 第二信号系统开始的时期是( ) A. 乳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初期

3. 儿童的思维开始产生的时期是( ) A. 新生儿 B. 乳儿 C. 婴儿 D. 幼儿

4. 大脑皮层成熟的程序是( )

A. 额叶—枕叶—颞叶—顶叶 B. 顶叶—额叶—枕叶—颞叶 C.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D.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5. 在婴儿的言语发展中,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是从( ) A. 1岁末开始 B. 1岁半—3岁末 C. 2岁末—3岁末 D. 2岁半—3岁末 6. 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的时期是( ) A. 乳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小学时期 7. 儿童最初的言语活动是从( )

A. 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B. 模仿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C. 理解成人说出词开始的 D. 强化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8. 儿童到了三岁末,在正确的教育下,言语的掌握一般为( ) A. 多词句阶段 B. 单词句阶段

C. 简单句阶段 D. 各种基本类型句子阶段 9.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 A. 一周末左右 B. 二周末左右 C. 三周末左右 D. 四周末左右

10. 婴儿期内,由于儿童的经验贫乏和言语能力较差,因而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明显的(A. 具体形象性 B. 直观性 C. 直觉行动性 D. 直接感知性

11. 婴儿言语的发展中,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是从( ) A. 1岁末开始 B. 1岁半—3岁末 C. 2岁末—3岁末 D. 2岁半—3岁半 12. 大脑皮层成熟的程序是( )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 B. 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C.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D. 枕叶—顶叶—颞叶—额叶

) 13. 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 ) A. 新生儿时期 B. 乳儿期 C. 婴儿期 D. 幼儿时期

14. 婴儿从一岁末到一岁半是言语发展的( ) A. 多词句阶段 B. 复合句阶段

C. 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 D. 理解言语阶段

15. 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芽的时期是( ) A. 乳儿期 B. 婴儿期 C. 学前期 D. 学龄初期

16. 儿童大脑区域成熟最早的是( ) A. 额叶 B. 枕叶 C. 顶叶 D. 颞叶 二、 填空题

1.婴儿期内,由于儿童的经验还比较贫乏,言语能力还较差,因而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明显的________。 2.儿童说出词的能力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3.婴儿期内,儿童的言语在迅速地发展着,词的________作用和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也初步发展起来。 4.婴儿的记忆,主要以____________为主。

5.婴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6.言语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概括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在_________。 7.整个乳儿期,可以说是言语的准备时期,或言语开始发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___________。 8.婴儿的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为主,_____________识记刚刚开始萌芽。 9.儿童的思维是从___________时期开始产生的。

10.直觉行动思维是____________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11.婴儿期内,儿童的言语在迅速地发展着。词的概括作用和对行为的_________作用也初步地发展起来。 12.婴儿的记忆,主要以______________为主。

13.婴儿言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__________言语的阶段和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 14.词、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作用一是___________作用,二是调节作用。 三、 名词解释

1. 言语前期 2. 直觉行动思维 3. 空间知觉 4.时间知觉 四、 简答题

1. 儿童大脑皮层各区域成熟的程序是什么? 2. 简述乳儿言语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 3. 婴儿期言语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 五、 论述题

1. 结合婴儿的活动,试述其思维发展的特点。 2. 结合婴儿的生活实际,试述其言语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六章 一、 选择题

1.A 2.A 3.C 4.C 5.B 6.A 7.A 8.D 9.B 10.C 11.B 12.C 13.B 14.D 15.B 16.B 二、 填空题

1.直觉行动性 2.婴儿期 3.概括 4.无意识记 5.直觉行动性 6.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7.言语前期 8.有意识记 9.婴儿期 10.婴儿期 11.调节 12.无意识记 13.理解 14.概括 三、 名词解释

1. 整个乳儿期,可以说是言语的准备时期,或言语开始发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言语前期

2. 婴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其基本特点是:这种思维总是跟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3.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四、 简答题

1.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2. (1)言语理解的开始 (2)言语交际的开始

3. (1)理解言语的阶段(1岁末——1岁半) (2)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1岁半——3岁) 五、 论述题

1. 婴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其基本特点是:这种思维总是跟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2. (1)理解言语的阶段(1岁末——1岁半) (2)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1岁半——3岁) 第七章 婴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婴儿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 A. 冲动性 B. 两极性 C. 易变性 D. 感染性

2. 婴儿期常常出现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 A. 易受感染性 B. 冲动性

C. 两极性 D. 不稳定性 二、 简答题

1. 简述婴儿情绪发展特点。 2. 简述婴儿情感发展特点。 三、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论述婴儿情绪发展特点。 2. 联系实际,论述婴儿情感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七章 一、 选择题 1.C 2.D 二、 简答题

1.情绪发展很不稳定,具有易变性。 2.(1)具备了各种基本的情感 (2)高级情感开始萌芽 (3)情感的易变性 三、 论述题

1.情绪发展很不稳定,具有易变性。 2.(1)具备了各种基本的情感 (2)高级情感开始萌芽 (3)情感的易变性

第八章 婴儿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儿童自我意识的开始发生是从( )

A. 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 B. 掌握代名词“我”开始

C. 掌握代名词“我的”开始 D. 把自己和他人名字区分开始 2.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是在( ) A. 乳儿期 B. 婴儿期 C. 学前期 D. 学龄初期

3. 神经类型强、平衡、灵活,气质类型属于( ) A. 粘液质 B. 多血质 C. 抑郁质 D. 胆汁质

4. 神经类型强、不平衡,气质类型属于( ) A. 粘液质 B. 多血质

C. 抑郁质 D. 胆汁质

5. 神经类型强、平衡、惰性,气质类型属于( ) A. 粘液质 B. 多血质 C. 抑郁质 D. 胆汁质

6. 神经类型弱,气质类型属于( ) A. 粘液质 B. 多血质 C. 抑郁质 D. 胆汁质 二、 填空题

1.儿童自我意识是从______________时期开始产生的。 2.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叫做____________。 3.从______________时期开始形成了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

4.依恋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___________和目的协调的伙伴期。 5.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______________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三、 名词解释 1. 自我意识 2. 个性倾向性 四、 简答题

1. 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 简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五、 论述题

1. 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 简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B 3.B 4.D 5.A 6.C 二、 填空题 1.婴儿期 2.自我意识 3.婴儿

4.依恋关系明确期 5.青少年 三、 名词解释

1.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 2.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并能使人的行为表现出积极性。

四、 简答题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五、 论述题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第九章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是( )

A. 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

2. 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 学习 B. 劳动

C. 游戏 D. 自我服务性劳动

3. 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大大落后于空间知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 时间比较具体 B. 时间比较抽象 C. 时间比较笼统 D. 时间比较系统

4. 对儿童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 ) A. 有意识记 B. 意义识记 C. 机械识记 . 无意识记

5. 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一些儿童也给自己买来的玩具娃娃洗澡,这是思维活动的(A. 直观动作性 B. 抽象概括性 C. 具体形象性 D. 间接概括性 6. 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 言语 B. 劳动 C. 学习 D. 游戏

) 7. 与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相联系的是儿童最初的( ) A. 理解水平 B. 判断水平 C. 推理水平 D. 概括水平

8.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这称为( ) A. 直觉行动思维 B. 直觉思维 C. 具体形象思维 D. 抽象逻辑思维 9. 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 A. 无意识记为主 B. 比较精确 C. 意义的理解识记 D. 有意识记为主

10. 内部言语主要执行着分析综合的功能和( ) A. 概括的功能 B. 调节的功能 C. 选择的功能 D. 自我调节的功能 11. 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 A. 婴儿期 B. 学前期 C. 学龄初期 D. 少年期

12. 从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看,大脑各区域接近成人水平是到(A. 婴儿末期 B. 乳儿末期

)C. 学前末期 D. 学龄末期

13. 由于成人说喝开水不生病,儿童也给鱼缸里加上开水,这反映了其心理活动的( ) A. 直观行动性 B. 具体形象性 C. 抽象概括性 D. 直接性

14. 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的时期是( ) A. 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

15. 一般来说,儿童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的时期是在( ) A. 4—5岁 B. 5—7岁 C. 7—9岁 D. 9—11岁

16. 提出“自我中心言语”的是( ) A. 维果斯基 B. 乔姆斯基 C. 皮亚杰 D. 鲁宾斯坦

17. 学前儿童认为“儿子”就是代表小孩,当他看到一个长满胡须的男子也是某人的儿子就感到非常惊奇,这反映了其心理发展的( )

A. 知觉的特点 B. 记忆的特点 C. 思维的特点 D. 想象的特点

18. 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比时间知觉的形成( ) A. 容易 B. 困难 C. 非常困难 D. 一样

19. 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发生在( ) A. 乳儿期 B. 婴儿期 C. 学前期 D. 学龄初期 20. 内部言语的发生是在( ) A. 婴儿期 B. 学前期 C. 学龄初期 D. 学龄晚期 21. 具体形象性思维发生在( ) A. 婴儿期 B. 学前期 C. 学龄初期 D. 少年期

22. 学前儿童思维的重要特点( ) A. 直觉行动思维 B. 直觉思维 C. 具体形象思维 D. 抽象思维

23. 在口头言语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言语是(A. 内部言语 B. 独白言语

) C. 连贯性言语 D. 书面言语 二、 填空题

1.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称之为____________。

2.整个学前时期,有意想象正在发展,但 ____________仍占主要地位。 3.内部言语是从_____________开始产生的。 4.学前儿童概括的内容比较_______________。

5.在儿童说出的言语方面,包括两个主要的形式:一个是___________,一个是独白的言语。 6.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

7.整个学前时期,_____________ 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正在发展。

8. _____________是在假想或想象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的独特结合。 9.学前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是跟儿童最初______________的特点相联系。 10.概念是用______________来标志的。

11.整个学前时期,________________想象占主要地位。 12.内部言语是在儿童_______________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13.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及进行初步___________的可能性。 14.内部言语是从___________时期开始产生的。

15.学前儿童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有两种自言自语的形式:一类是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

16.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和不随意性。 17.学前儿童的学习也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______________活动。 18.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跟儿童最初_________的特点相联系。

19.在儿童说出的言语方面,包括两个主要形式,一个是对话言语,一个是_________言语。 三、 名词解释

1. 创造性游戏 2. 理解 3. 内部言语 4. 游戏言语 5. 自我中心言语 6. 判断 7. 问题言语 8. 情境性言语 9. 主导活动 10. 具体形象思维 11. 连贯性言语 12. 合作游戏 四、 简答题

1.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条件。 2. 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 简述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的原因。 4. 内部言语的机能是什么?

5.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五、 论述题

1. 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由于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2.(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C 3.B 4.D 5.C 6.D 7.D 8.C 9.A 10.D 11.B 12.C 13.B 14.B 15.B 16.C 17.C 18.A 19.C 20.B 21.B 22.C 23.D 二、 填空题

1.创造性游戏 2.无意想象 3.学前期 4.贫乏 5.对话言语 6.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7.无意想象 8.游戏 9.概括 10.词 11.无意 12.外部言语 13.抽象概括 14.学前 15.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16.具体形象性 17.社会性 18.概括 19.独白 三、 名词解释

1. 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称之为创造性游戏。

2. 理解就是认识或揭示事物中的本质的东西。它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

3. 内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言语(默语);内部言语是一种简略的、压缩的言语;内部言语是在对话言语,即外部言语或有声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4. 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中行动的“伴奏”,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

5. 自我中心言语的原始形态或过渡形态是一种介于有声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皮亚杰把这种言语称为“自我中心言语”。

6.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反映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7.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8. 情境性言语常带有浓厚的表情性,即经常夹杂着丰富的手势和表情。 9. 主导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10. 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 11. 连贯性言语是前后一贯的表述,听者不必去考虑情境,就能领会。

12. 合作游戏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其表现是在联合游戏的基础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合作,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完成任务,目标很明确。 四、 简答题

1.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条件:

(1)掌握相应的词。

(2)把相应的词和一类事物多次结合。

(3)引导儿童对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4)把共同点加以系统化和概括化,以形成普遍的概念。

2. 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

3. 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由于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4. 内部言语的机能:

(1)主要执行自觉的分析综合的机能。 (2)主要执行自觉的自我调节的机能。 5.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语音的发展 (2)词汇的发展

(3)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4)内部言语的发展,并有可能掌握书面言语 6. 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五、 论述题

1. 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由于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2.(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 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二、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2、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1)情绪易冲动 (2)情绪不稳定

2、(1)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2)对情感控制调节能力的发展 二、 论述题 1、(1)情绪易冲动 (2)情绪不稳定

2、(1)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2)对情感控制调节能力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 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 二、 论述题

1、结合幼儿游戏活动,论述其意志品质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1)自觉性的发展 (2)坚持性的发展 (3)自制力的发展 二、 论述题

1、(1)自觉性的发展 (2)坚持性的发展 (3)自制力的发展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是在(A. 乳儿期 B. 婴儿期 C. 学前期 D. 学龄初期

2. 从学前时期开始形成了最初的( ) A. 自我意识 B. 气质特征 C. 个性倾向 D. 抽象逻辑思维

) 3. 游戏活动是在学前儿童的( )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 A. 想象 B. 动作 C. 实践 D. 表象 二、 名词解释

1. 个性 2. 性格 3. 移情 4. 个性倾向性 三、 简答题

1.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2.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 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

4. 学前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四、 论述题

1. 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试述学前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3. 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C 3.A 二、 名词解释

1. 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2. 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3.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

4.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影响心理活动进行的方向。 三、 简答题

1.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2)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2.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3. (1)活泼好动;(2)好奇好问;(3)易冲动、自制力差;(4)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4. 学前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

(2)在道德动机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的制约;只有在学前晚期儿童身上,才能初步看到独立的、主动的社会道德动机,但这些道德动机基本上仍然受具体的道德范例所支配。

(3)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 的效果,而看不到行为的动机,更多的仅根据行为的结果而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能从社会意义上来判断道德行为,比较注重人的动机、意图。 四、 论述题

1.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2. 学前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

(2)在道德动机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的制约;只有在学前晚期儿童身上,才能初步看到独立的、主动的社会道德动机,但这些道德动机基本上仍然受具体的道德范例所支配。

(3)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

不能把行为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 的效果,而看不到行为的动机,更多的仅根据行为的结果而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能从社会意义上来判断道德行为,比较注重人的动机、意图。 3.(一)性格的形成 (1)性格的结构。

(2)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性格的发展

(1)学前时期是性格开始稳定和形成的时期。

(2)促使儿童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改变其不良的性格特征。 第十三章 学龄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儿童的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 ) A. 学前期 B. 学龄初期 C. 学龄中期 D. 学龄晚期

2. 书面言语的发展超过口头言语发展是从( ) A. 二年级起 B. 三年级起 C. 四年级起 D. 五年级起 3. 学龄初期是从( )

A. 5、6岁—11、12 B. 6、7岁—11、12岁 C. 6、7岁—12、13岁 D. 6、7岁—13、14岁 4. 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 游戏 B. 劳动

C. 学习 D. 社会实践活动

5. 书面言语的发展逐渐赶上口头言语的发展是从( ) A. 二、三年级起 B. 三、四年级起 C. 四、五年级起 D. 五、六年级起 6. 儿童识字的关键是掌握( ) A. 字形 B. 字音 C. 字义 D. 字音和字义

7. 学习和游戏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

A. 目的性、兴趣、管理上 B. 目的性、指导性、兴趣上 C. 目的性、组织性、强制性上 D. 目的性、组织性、指导性上 8. 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直接受制约于他们的( ) A. 分析水平 B. 综合水平 C. 记忆水平 D. 概括水平

9. 儿童开始识字,关键是掌握字的( ) A. 字音 B. 字形 C. 字义 D. 字音和字义

10. 为使儿童把学习当作一个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来看待,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心理的( ) A. 有意性 B. 自觉性 C. 坚持性 D. A和B

11. 学龄初期儿童在掌握读、写、算基本知识技能过程中,同时就发展了儿童的书面言语能力,发展了儿童的抽象思维,从而也就发展了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 ) A. 有意性 B. 自觉性 C. 独立性 D. A和B

12. 在心理学上,按记忆内容的发展来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连续的记忆阶段,出现最早的是( ) A. 具体形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抽象记忆 D. 运动记忆

13. 初入学的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为( ) A. 有选择性但不分化 B. 既无选择性又无分化 C. 既有选择性又有分化 D. 无选择性但有分化

14. 一般说来,小学儿童在每一节课中,平均每次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为( )

A. 5—10分钟 B. 10—15分钟 C. 10—20分钟 D. 10—30分钟

15. 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是掌握( ) A. 概念系统 B. 概念的内涵

C. 概念的外延 D. A、B、C都不确切 16. 下列哪一个不是表现学习态度的( ) A. 对教师的态度 B. 对作业的态度 C. 对班集体的态度 D. 对同学的态度

17. 小学阶段,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是在其思维中具有( )。 A. 很少具体性 B. 很大具体性 C. 很高自觉性 D. 无自觉性

18. 在研究儿童注意的发展,以速示器进行的实验中表明,小学生平均能看到的客体是(A. 2—3个 B. 4—5个 C. 5—6个 D. 6—7个

19. 学龄初期儿童的学科兴趣( ) A. 稳定 B. 比较稳定 C. 比较不稳定 D. 不稳定

) 20. 为使儿童把学习当作一个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来看待,主要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心理的( ) A. 有意性 B. 自觉性 C. 坚持性 D. A和B

21. 学龄初期建立人工性条件反射反而比学前期更困难,其原因是( ) A. 兴奋作用 B. 兴奋与抑制作用

C. 第一信号系统抑制作用 D. 第二信号系统抑制作用 22. 学龄初期儿童的识字关键是掌握字的( ) A. 字音 B. 字形 C. 字义 D. 字音与字义

23. 儿童书面言语逐步赶上口头言语是从( ) A. 一、二年级 B. 二、三年级 C. 三、四年级 D. 四、五年级

24. 学龄初期儿童形成人工性条件反射比学前儿童( ) A. 困难 B. 容易 C. 相同 D. 都不对

25. 为了使儿童把学习当作一个独立活动,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心理的(A. 积极性和主动性 B. 主动性和自觉性

) C. 积极性和有意性 D. 有意性和自觉性 26. 儿童识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 ) A. 字音 B. 字义 C. 字形 D. 拼音

27. 书面言语逐步赶上口头言语是在( ) A. 一/二年级 B. 二/三年级 C. 三/四年级 D. 二/六年级 28. 书面言语的高级形式是( ) A. 阅读 B. 默读 C. 写作 D. 理解

29. 小学儿童在正常条件下,平均每节课有意注意的时间是(A. 5—10分钟 B. 10—15分钟 C. 10—20分钟 D. 10—30分钟 30. 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 ) A. 学前期 B. 学龄初期 C. 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二、 填空题

) 1.决定儿童能够在校成功学习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另一个是儿童学习的_________方面。

2.书面言语是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3.小学儿童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首先表现在知觉的____________上,其次表现在知觉的持续性上。 4.从学龄初期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来说,朗读为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5.由于掌握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在_____________儿童的学习上,间接的理解逐步占有重要的地位。 6.小学儿童注意的根本特点是:__________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7.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______________。

8.小学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准备分阶段、过渡分阶段和___________这三个阶段。 9.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

10.儿童掌握概念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主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来掌握概念,一种是主要以___________为基础来掌握概念。

11.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基本前提,它为______________打下最初的基础。 12.学龄儿童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______________学习。

13.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_______为主要形式。 14.______________是书面言语的高级形式,它主要是从说出的词向看到的词过渡。

15.______学龄时期的儿童,人工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速度反而比学前儿童缓慢,是由于____________的抑制所致。

16.学龄初期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___________的准备、学习习惯的准备和学习方法的准备。 17.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_______思维为主要形式。 18.写作是书面言语的____________形式,它主要是从说出的词向看到的词过渡。 19._____________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基本前提,也是掌握书面言语的初级阶段。 20.识字是掌握_____________言语的前提条件。

21.从学龄初期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来说,______________为默读准备了条件。 22.学习和游戏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学习带有严格的_______________。

23.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一类是直接与______________ 本身相联系的动机。

24.为了要使儿童能把学习当作一个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来看待,主要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_____________。

25.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期。

26. 在略图空间知觉的发展上,_____________知觉的形成是概览略图知觉形成的基础。 27.____________是劳动的准备,或劳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28.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_______________条件。

29.小学时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有关读、写、算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参加集体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___________。 30.儿童概念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概念本身的不断充实和改造上,而且也表现在_______的掌握上。

31.儿童进入学校后,由于学习上的要求,____________言语逐渐成为学龄初期口头言语的重要形式。 三、 名词解释

1. 抽象逻辑思维 2. 观察 3. 概念 4. 路线略图知觉 5. 延缓重现 6. 学习 7. 注意集中性 8. 识字 四、 简答题

1. 小学儿童在知觉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统一水平较低的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简述影响写作能力形成的因素。 3. 简述小学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 4.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5. 儿童掌握概念一般采用哪两种方式? 6.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的特点。

7.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8. 简要说明小学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9.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的主要学习动机的两种类型。 10. 简述小学低年级儿童更多运用机械识记的主要原因。 11. 提高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12.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13. 简述皮亚杰关于学龄初期儿童空间方位知觉左右关系发展的阶段。 14.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15.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 论述题

1.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试述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2. 结合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谈如何培养儿童意义识记的能力。

3. 结合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特点,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小学的教学。 4.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的特点。

5. 试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培养。

6. 结合小学儿童概括水平发展的特点,谈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7. 试述学龄初期低年级儿童言行脱节现象的原因及教育措施。 8. 试述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培养。 9.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 10.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11.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2.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C 3.B 4.C 5.A 6.A 7.C 8.D 9.B 10.D

11.D 12.D 13.B 14.C 15.A 16.D 17.B 18.B 19.D 20.D 21.D 22.B 23.B 24.A 25.D 26.C 27.B 28.C 29.C 30.B 二、 填空题

1.能力 2.口头言语 3.选择性 4.默读 5.学龄/小学 6.无意注意 7.朗读 8.独立写作阶段 9.学习 10.间接经验 11.阅读 12.狭义 13.抽象逻辑思维 14.写作 15.第二信号系统联系 16.学习态度 17.抽象逻辑 18.高级 19.识字 20.书面 21.朗读 22.强制性 23.学习活动 24.自觉性 25.初步形成 26.路线略图 27.学习 28.前提 29.行为规范 30.概念系统 31.独白 三、 名词解释

1. 抽象逻辑思维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 2.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虽然在时间上也有间歇)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3.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4. 儿童辨认或绘制方位图形是从自己这方面出发、或从某一个熟悉的点出发向其他有关的方位伸展。 5. 延缓重现也叫记忆恢复现象,就是在刚刚记忆材料之后,能够立即恢复或重现的东西常常不多,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较好地恢复或重现。

6. 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7. 注意集中性是注意指向于一定事物时的聚精会神的程度。

8.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前提,也是掌握书面言语的初级阶段,它为阅读打下最初的基础。 四、 简答题

1. (1)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的特点。

(2)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也常常表现出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2. (1)以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特别是独白言语的能力在写作能力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3)写作更和内部言语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3. (1)直观形象水平 (2)形象抽象水平 (3)本质抽象水平

4. (1)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2)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儿童有意识地参加集体生活。 5.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6.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7. (1)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2)分析与综合统一水平的发展

8.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正式开始在听到的言语和说出的言语,亦即在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动觉分析器所形成的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和看到的言语,亦即言语视觉分析器建立新的联系,这个过程也就是儿童的识字过程。 9. 一类是远大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另一类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

10. 因为小学低年级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还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发展,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于学习材料不易理解,还不善于对记忆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 11. (1)及时复习,及时强化。 (2)要让学生“试图回忆”。

(3)分散时间学习比集中时间学习效果更好。 (4)尽可能动员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 12. (1)识字(2)阅读(3)写作

13. 第一阶段──儿童比较固定化的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5-7岁)。 第二阶段──儿童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7-9岁)。

第三阶段──儿童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9-11岁)。 14. (1)出声思维阶段(2)过渡阶段(3)无声思维阶段

15. (1)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儿童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 五、 论述题 1.(1)识字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正式开始在听到的言语和说出的言语,亦即在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动觉分析器所形成的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和看到的言语,亦即言语视觉分析器建立新的联系,这个过程也就是儿童的识字过程。 (2)阅读

阅读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 (3)写作

写作是从说出的词(大声的或无声的)向看到的词过渡。 2.(1)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教材。

(2)对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他们良好的记忆方法。 (3)考虑延缓重现的作用。

(4)适当训练机械识记能力 3.(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保持和发展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

奏地交替进行。

(2)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儿童注意的培养: ①激发儿童学习的责任感 ②养成经常集中注意的习惯

③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④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⑤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 ⑥针对儿童的个别差异

4.(1)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2)主要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参加学校集体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5.(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度过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培养①具体、从感性的实践引向抽象概括 ②思维过程中的各种基本能力 ③理解学习材料 ④儿童正确地掌握概念

⑤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儿童运用概念来恰当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的能力。

6.(1)照概念本身的逻辑顺序去掌握,必须循序渐进,因为知识本身是有顺序的。 (2)助儿童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系统化工作,也就是对许多有关的概念进行抽象概括。 (3)概念的深刻性、丰富性和系统性,这三者的发展是互相制约、彼此联系的。 7.原因

(1)由于模仿。 (2)由于无意。

(3)道德行为还不稳定。 (4)只会说,不会做。 教育措施

(1)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 (2)不断训练、反复实践。

(3)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炼德意志、训练道德行为8.特点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培养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优良学风 (2)在情感教育上注意直观性 (3)使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

(4)使各种学习和活动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5)培养儿童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进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在教育影响下,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 (4)在整个小学时期内,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而到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的,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10(1)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①表现在知觉的选择性上 ②表现在知觉的持续性上 (2)分析与综合统一水平的发展

①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的特点。

②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也常常表现出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11.发展的四个阶段: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联系”阶段;认识“因果联系”阶段;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培养

(1)首要条件是向小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具体的方法。 (2)观察时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 (3)观察时要尽可能运用言语。 (4)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直观性原则。 12.(1)激发儿童学习的责任感 (2)养成经常集中注意的习惯

(3)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4)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5)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 (6)针对儿童的个别差异

第十四章 学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四章

一.简答题

1. 简述情绪发展理论

2. 简述学龄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3. 简述学龄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4. 简述学龄儿童情感发展特点 5. 简述学龄儿童高级情感的表现 6. 简述学龄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 二.论述题

1.简述情绪发展理论

2.简述学龄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3.简述学龄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4.简述学龄儿童情感发展特点 5.简述学龄儿童高级情感的表现 6.简述学龄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 (1)情绪发展的学习理论

(2)情绪发展的认知理论 (3)精神分析理论 (4)人类学理论

2. (1)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带来了强烈的情绪体验

(2)在小学儿童的集体活动中,儿童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高级情感迅速开始发展3. (1)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2)发展小学儿童的高级情绪

(3)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4.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5.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6.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优良学风 (2)在情感教育上注意直观性 (3)使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

(4)使各种学习和活动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5)培养儿童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二.论述题

1. (1)情绪发展的学习理论 (2)情绪发展的认知理论 (3)精神分析理论 (4)人类学理论

2. (1)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带来了强烈的情绪体验

(2)在小学儿童的集体活动中,儿童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高级情感迅速开始发展3. (1)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2)发展小学儿童的高级情绪

(3)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4.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5.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6.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优良学风 (2)在情感教育上注意直观性 (3)使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

(4)使各种学习和活动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5)培养儿童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第十五章 学龄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 简答题

1.简述学龄儿童意志发展特点 2.简述学龄儿童意志的培养 二、 实例分析

1.二年级小学生张南刚刚向老师报告同桌的小明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老师表扬了他,过后他却马上在课上玩起自己喜欢的玩具。试对这种表现及其原因作具体分析。

2.小学低年级学生放学后,如果有人诱惑其去网吧玩游戏,他坚持回家做作业。 试对这种表现及其原因作具体分析。 三、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学龄儿童意志发展特点

2.结合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论述其良好意志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1)自觉性: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的要求方面的良好品质。

(2)坚持性: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3)果断性:善于辨别是非、及时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能力。 (4)自制性: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2.(1)明确行动的目的性 (2)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3)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

(4)战胜挫折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二、 实例分析 1.意志的自制性品质 2.坚持良好的意志自觉性质 三、 论述题

1.(1)自觉性: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的要求方面的良好品质。

(2)坚持性: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3)果断性:善于辨别是非、及时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能力。 (4)自制性: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2.(1)行动的目的性 (2)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3)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

(4)战胜挫折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第十六章 学龄儿童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一、 填空题

1.____________是在儿童已有的道德知识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态。2.____________是学龄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条件。 二、 名词解释 1. 集体 2. 道德意识 3. 道德信念

4. 自觉纪律 三、 简答题

1.简述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2.简述学龄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特点 3.简述影响学龄儿童性格发展的因素 4.简述学龄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四、 论述题

1.论述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2.论述学龄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特点 3.论述影响学龄儿童性格发展的因素 4.论述学龄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道德信念 2.学校集体 二、 名词解释

1.(1)集体具有明确的共同目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共同行动,每一个集体成员都是为共同任务而行动着,彼此互相关心,互相督促。 (2)集体具有统一的领导。

(3)集体具有共同的纪律,每一个成员都能使自己的意志服从于集体的意志,使自己的利益服从于集体的利益。 (4)集体具有共同的舆论,舆论是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2.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的认识或知识,它在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3.道德信念是儿童在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和一个人的道德观点、道德原则、道德情感相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态。

4. 自觉纪律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而不是依靠外界强制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三、 简答题

1.(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 (2)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 (3)自我评价的批判性逐渐加强

2.(1)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儿童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

约。

3.(1).遗传 (2).环境 (3).学校教育

4.(1).培养儿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建立良好的儿童集体 (3).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4).加强自我教育 (5).注意因材施教 四、 论述题

1.(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 (2)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 (3)自我评价的批判性逐渐加强

2.(1)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儿童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

3.(1).遗传 (2).环境 (3).学校教育

4.(1).培养儿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建立良好的儿童集体 (3).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4).加强自我教育 (5).注意因材施教

第十七章 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少年期的重要特点是( )

A. 独立性和主动性 B. 主动性和积极性 C. 自觉性和积极性 D. 独立性和依赖性 2. 少年期是( )

A. 世界观开始初步形成时期 B. 世界观基本形成时期 C. 世界观形成不稳定的时期 D. 世界观开始萌芽的时期 3. 少年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属于( )

A. 经验型 B. 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C. 理论型 D. 经验、理论型兼备 4. 青年初期开始初步形成( ) A. 抽象逻辑思维 B. 道德意识 C. 道德行为 D. 世界观 二、 简答题

1. 简述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简述少年期学生的一般特征。

3. 简述青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三、 论述题

1. 论述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论述少年期学生的一般特征。

3. 论述青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D 3.A 4.D 二、 简答题

1. (1)少年对人的内部世界、内心品质发生了兴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自己。

(2)少年能够更自觉的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

(3)少年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质的能力和青年或成年人比较起来,还是不高的,而且是不稳定的. 2. 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3. 青年期是走向独立的时期,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地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 三、 论述题

1. (1)少年对人的内部世界、内心品质发生了兴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自己。

(2)少年能够更自觉的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

(3)少年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质的能力和青年或成年人比较起来,还是不高的,而且是不稳定的. 2. 少年期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3. 青年期是走向独立的时期,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地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 第十八章 青少年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 世界观开始初步形成的时期是( ) A. 小学时期 B. 少年期

C. 青年初期 D. 青年晚期

2、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著名的研究成果有皮亚杰的( )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 C、情景测验法 D、社会矩阵法

3、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对偶故事法的是( ) A、柯尔伯格 B、瓦龙 C、皮亚杰 D、艾里克森

4、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著名的研究成果有柯尔伯格的( ) A、社会矩阵法 B、道德两难故事 C、情景测验法 D、对偶故事法

5、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的是( ) A、柯尔伯格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艾里克森

6、皮亚杰认为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经历了( ) A、自律到他律的发展过程 B、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C、前世俗水平 D、后世俗水平

7、皮亚杰研究表明儿童在回答对偶故事中的问题时,考虑行为的( )

A、动机 B、结果

C、既考虑动机又考虑结果 D、两者都不考虑 二、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时期是世界观萌芽时期。

2.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青年期解决的心理危机是____________。 三、 简答题

1. 简述青少年需要的发展。 2. 简述青少年兴趣的发展特点。 3. 青少年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4. 简述青少年理想的发展。 5. 简述青少年世界观的发展。 6. 简述青少年品德的发展。

7. 朋友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 8. 举例说明青少年朋友关系的类型。 9. 影响青少年朋友关系的因素。 10.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四、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论述青少年需要的发展。 2. 联系实际论述青少年兴趣的发展特点。

3. 结合青少年的学习,论述其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4. 论述青少年理想的发展。 5. 论述青少年世界观的发展。 6. 论述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 7. 论述朋友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 8. 举例说明青少年朋友关系的类型。 9. 影响青少年朋友关系的因素。 10. 论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A 3.C 4.B 5.A 6.B 7.B 二、 填空题 1. 少年期 2. 一致性的分离 三、 简答题

1. (1)友谊的需要;(2)独立的需要;(3)理解尊重的需要;(4)自我发展的需要 2. (1)中心兴趣逐渐形成;(2)兴趣明显分化;(3)兴趣从广到窄,又从窄到广

3.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2)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3)学习是为了个人的前途;(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4. (1)青少年理想发展的水平;(2)青少年理想发展的类型;(3)青少年职业理想的发展 5. (1)人生观;(2)社会观

6. (1)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发展 ;①皮亚杰关于青少年道德认识发展;②柯尔伯格关于青少年道德发展;(2)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展;(3)青少年道德意志的发展;(4)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发展

7. (1)给青少年以稳定感和归属感;(2)给青少年以健康的娱乐场所;(3)使青少年获得社交经验;(4)使青少年提高宽容能力和理解能力;(5)给青少年 以学习社交技术的机会;(6)给青少年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7)发展青少年对集体的忠诚心;(8)使青少年有求爱行为的经验

8. (1)知心朋友;(2)亲密朋友;(3)好朋友;(4)熟人;(5)集体内共同活动的人;(6)集体内不共同活动的人;(7)旁观者

9. (1)相互接近;(2)同情挚爱;(3)尊敬共鸣;(4)集体合作 10. 青少年期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加速期

(1)出现了精神自我;(2)追求自我的完美;(3)自我同一感的形成 四、 论述题

1. (1)友谊的需要;(2)独立的需要;(3)理解尊重的需要;(4)自我发展的需要 2. (1)中心兴趣逐渐形成;(2)兴趣明显分化;(3)兴趣从广到窄,又从窄到广

3.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2)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3)学习是为了个人的前途;(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4. (1)青少年理想发展的水平;(2)青少年理想发展的类型;(3)青少年职业理想的发展 5. (1)人生观;(2)社会观

6. (1)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发展 ;①皮亚杰关于青少年道德认识发展;②柯尔伯格关于青少年道德发展;(2)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展;(3)青少年道德意志的发展;(4)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发展

7. (1)给青少年以稳定感和归属感;(2)给青少年以健康的娱乐场所;(3)使青少年获得社交经验;(4)使青少年提高宽容能力和理解能力;(5)给青少年 以学习社交技术的机会;(6)给青少年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7)发展青少年对集体的忠诚心;(8)使青少年有求爱行为的经验

8. (1)知心朋友;(2)亲密朋友;(3)好朋友;(4)熟人;(5)集体内共同活动的人;(6)集体内不共同活动的人;(7)旁观者

9. (1)相互接近;(2)同情挚爱;(3)尊敬共鸣;(4)集体合作 10. 青少年期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加速期

(1)出现了精神自我;(2)追求自我的完美;(3)自我同一感的形成 第十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我们将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定义为18、19岁到30—35岁,这是将( )的时间定义为成年初期的下限。 A. 生理的最后成熟期 B. 心理的最后成熟期 C. 社会性的成熟期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相对于青少年期表现出的形式逻辑思维的特点,成年初期思维的特点是( )。 A. 辩证的、理论的、抽象的 B. 辩证的、相对的、实用的 C. 推理的、实用的、相对的 D. 多向的、相对的、抽象的

3、在记忆方面,成年初期的前一阶段是人生中( )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A. 形象记忆 B. 机械记忆 C. 有意记忆 D. 逻辑记忆

4、韦克斯勒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测查了7-65岁的智力发展情况,结果发现智力发展的高峰在(A. 22-25B. 18-29 C. 30-49D. 30-34

5、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方式以( )为主。 A. 形式逻辑思维 B. 辩证逻辑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形象逻辑思维

6、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方式逐渐过渡为辩证逻辑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中( )。

。 )A. 形象思维增强 B. 实用性成分增强

C. 推理的逻辑法规性增强 D. 逻辑性、客观性增强

7、在人的一生中,创造性思维表现十分突出,处于一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最佳年龄区的是( )。 A. 成年初期的前期 B. 成年初期的中期 C. 成年初期的后期 D. 青少年后期 8、自我的形成标志是( )。

A. 自我同一性确立 B. 精神自我的确立

C.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化 D. 主体客体化的形成 9、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是( )

A. 18/19岁到30/35岁 B. 16/17岁到30岁 C. 16/17岁到25/30岁 D. 以上都不正确

10、通常人们将( )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 A. 生理的成熟年龄 B. 心理的成熟年龄 C. 社会生活的成熟年龄 D. 思维的成熟年龄

11、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 )最终得以形成的。 A. 青年初期 B. 青年中期 C. 青年晚期 D. 成人中期

12、( )将青年期形容为不可避免的“疾风怒涛”的时期。 A. 艾里克森 B. 霍尔 E. 奥苏贝尔 C. 艾森克

13、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 )为主。 A. 形象逻辑思维 B. 抽象思维 C. 辩证逻辑思维 D. 创造性思维

14、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 )。 A. 首创性 B. 发现性 C. 突破性 D. 继承性

15、( )将人生历程分为八个时期,并且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心理、社会的发展课题,称之为“心理—社会的危机”。

A. 艾森克 B. 艾里克森 C. 祝蓓里 D. 奥苏贝尔

16、祝蓓里认为,人生问题进入青年意识必须具备三个心理前提,其中不包括( )。 A. 思维发展的水平 B. 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水平 C. 自我判断发展的水平 D. 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

17、( )认为,男孩在幼儿期对母亲会有恋母情结,女孩则对父亲产生恋父情结。

A. 弗洛伊德 B. 荣格 C. 阿德勒 D. 卡特尔

18、在设定每一发展阶段的发展课题时,主要有三个依据,其中不包括( ) 。 A. 身体的成熟 B. 社会、文化的需求、期待和压力 C. 个人的价值、抱负D. 心理的发展水平

19、成年初期,个体观察力方面的特点,不包括( )。 A. 主动性 B. 抽象性 C. 多维性 D. 持久性 二、填空题

1、成年初期与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期相互重叠,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因此,在年龄上很难给予明确的规定。 2、我们将生理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结束,由此便将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规定为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

3、青年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形成各种本领。在这一过程,青年可以暂时合法地延缓偿付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 4、相对于青少年期表现出的形式逻辑思维的特点,成年初期思维的特点是___________。 5、进入成年初期后,个体思维中逻辑的_________成分逐渐减少,_________成分逐渐增多。 三、名词解释

1、心理的延续偿付期 2、创造性思维 3、人生观 4、价值观 四、简答题

1、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

2、成年初期的个体的思维形态是从以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其转变过程中有哪三个阶段。 3、成年初期心理的两极性主要表现。

4、影响青年将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移到内部世界的原因。 五、论述题

1、试述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3、结合实际情况,简述成年初期的个体的人际关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B 3.D 4.A 5.B 6.B 7.C 8.A 9.A 10.A 11.C 12.B 13.C 14.D 15.B 16.C 17.A 18.D 19.B

二、 填空题

1、青年中期;成年中期 2、18、19岁;30岁~35岁 3、心理的延续偿付期

4、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5、绝对;辩证 三、 名词解释

1、青年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形成各种本领。在这一过程,青年可以暂时合法地延缓偿付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续偿付期”。

2、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及其社会价值的思维形式,其思维的结果不是简单地承继人类已经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去解决人类尚未解决和认识的问题。

3、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看法。 4、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 四、 简答题

1、(1) 成年初期在人生中的意义 (2)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3)成年初期的人际关系

(4)成年初期心理的两极性 2、(1) 二元论阶段 (2)相对性阶段 (3)约定性阶段

3、(1)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 (2)人际关系的两极性 (3)在日记中表现的两极性 (4)闭锁性和开放性 4、(1)急剧的身体成熟 (2)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 (3)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 论述题

1、(1) 成年初期在人生中的意义 (2)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3)成年初期的人际关系 (4)成年初期心理的两极性

2、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及其社会价值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的结果不是简单地继承人类已经

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去解决人类尚 未解决和认识的问题,因此,创造性思维成果具有首创性,发现性和突破性。成年初期的后期阶段是创造性思维表现十分突出的时期,处于一生中创造性思维表现的 最佳年龄区。

3、(1)友情与孤独

(2)性意识的发展及恋爱结婚

(3)对双亲和子女的正反两面矛盾情感 第二十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一、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

A. 晶体智力上升、流体智力上升 B. 晶体智力下降、流体智力上升 C. 晶体智力上升、流体智力下降 D. 晶体智力下降、流体智力下降

2、在强调智力发展的多维性与多向性的前提下,巴尔特斯为首的新机能主义将智力分为(A.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B. 智力技能和实用智力 C. 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 D. 智力技能和智力操作方式 3、智力的外部特征是指( )。 A. 智力操作方式 B. 认知加工方式

C. 智力活动的任务和主导成分 D. 智力的技能技巧

。 )4、中年人的智力操作方式是( )。 A. 抽象的逻辑思维 B. 形式逻辑思维 C. 实用逻辑思维 D. 由抽象到具体

5、科斯塔和麦克瑞根据横断研究和追踪研究两方面的研究,建立的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包括的维度是( )。 A. 神经过敏症、外倾、开放性 B. 敏感性、外倾、开放性 C. 稳定性、乐群性、紧张性 D. 兴奋型、紧张性、聪慧性

6、莱文森通过描述成人生活来解释人格变化,他认为成人的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稳定期与转折期的区别在于( )。 A. 生活结构的变化 B. 社会角色的变化 C. 职业角色的变化 D. 生活情景的变化

7、拉文格是从主体调节过程研究自我发展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格的核心是( )。 A. 动机 B. 自我 C. 价值观 D. 个性类型

8、拉文格用于测量自我发展的工具是( )。 A. 句子完成测验 B. 投射测验 C. 故事完成测验 D. 主题统觉测验

9、下列不属于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是( )。

A. 体重不断减轻 B. 头发开始变白、变稀 C. 皮肤变得越来越粗糙 D. 视力、听力逐渐下降 10、关于女性更年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此期间,女性的性腺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失 B. 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龄为47岁

C. 生理内分泌改变是影响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唯一因素 D. 在此期间,可能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11、( )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A. 吉尔福特 B. 卡特尔 C. 瑟斯通 D. 斯皮尔曼

12、以( )为首的新机能主义者提出智力发展可分为智力技能和实用智力两个过程。 A. 詹姆斯 B. 斯皮尔曼 C. 沙依 D. 巴尔特斯

13、对中年人而言,影响智力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括( ) A. 社会历史因素 B. 遗传因素 C. 职业 D. 身体健康水平

14、( )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A. 卡特尔 B. 艾森克 C. 奥尔波特 D. 爱德华

15、卡特尔运用( )研究人格特质,将其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A. 逻辑分析法 B. 经验法 C. 综合法 D. 因素分析法

16、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 )。 A. 遵奉者水平 B. 公正水平 C. 整合水平 D. 自主水平

17、拉文格用与测量自我发展的方法是( )。 A. 完成法 B. 联想法 C. 表露法 D. 构造法

18、社会学家认为在夫妻关系的变化时期中,( )是以新生命的降生为标志的。 A. 热烈期 B. 矛盾期 C. 移情期 D. 深沉期

19、科斯塔和麦克瑞建立了一种新的人格特质模型,( )属于开放性维度。 A. 自我意识 B. 活动性 C. 积极情绪 D. 价值观

二、 填空题

1.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明显改变的时期称为__________。 2.按照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中年的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_______的趋势。 三、 名词解释 1. 智力发展模式 2. 晶体智力 3. 流体智力 4. 智力技能 四、 简答题

1. 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其优缺点是什么? 2. 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 哈格斯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为哪几点? 五、 论述题

1. 按照新的医学模式,简述影响中年人健康的一系列因素。 2. 结合实际情况,简述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3. 简述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A 7.B 8.A 9. A 10. C 11.B 12.D 13.B 14.C 15.D 16.C 17.A 18.C 19.D 二、 填空题 1、更年期 2、上升 三、 名词解释

1、智力发展模式,主要是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任何一种智力发展模式必须回答:智力发展是单向的还是多向的,单维的还是多维的。

2、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3、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4、智力技能是指智力发展的第一种过程,也叫基础过程,与思维的基本形式密切相关,其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组织,所以又叫智力技能。 四、 简答题

1、优点(1)有较高的生态学意义

(2)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成年人的智力特点 (3) 为丰富智力发展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缺点(1)割裂了两种智力之间的联系

(2)在实际智力测验中很难设计出纯粹的晶体智力测验,或流体智力测验。 2、(1)社会文化因素 (2)职业 (3)身体健康水平

3、(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开展成年期业余活动

(4)帮助未成年的孩子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5)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6)承受并适应中年人生理上的变化 (7)与老年父母相适应 五、 论述题

1、(1)生物因素:肺;心脏;肾脏。

(2)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习惯;性格类型;消极情绪体验

2、(1)社会历史因素 (2)职业

(3)身体健康水平 3、(1)遵奉者水平 (2)公平水平 (3)自主水平 (4)整合水平

第二十一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 一、 选择题

1.根据科索的研究,最早开始衰退的是 ( )。 A. 视觉 B. 听觉 C. 味觉 D. 嗅觉

2.研究表明,人的听力最佳年龄是 ( )。 A. 20岁 B. 30岁 C. 35岁 D. 15岁

3.( )揭示了愉快、乐观的情绪和健康长寿之间的内在联系。 A. 荣格 B. 艾森克

C. 巴甫洛夫 D. 阿特金森

4.大多数长寿老人一般都具有的主要心理特点,不包括( )。 A. 热爱生活 B. 性格开朗 C. 乐于交往 D. 达到自我实现

5.我国较系统的老年心理学研究开始于( )。 A. 80年代 B. 70年代 C. 60年代 D. 90年代

6.( )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 卡特尔 B. 巴尔特斯 C. 霍尔 D. 彪勒

7.下列对老年期的记忆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机械识记减退 B. 记忆广度下降

C. 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 D. 回忆力显著下降,但再认能力较好 8.造成老年人记忆减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记忆过程的全面减退 B. 信息保持或存储减退 C. 信息提取发生困难 D. 记忆痕迹减弱

9.老年性智力衰退的众多表现中,较为严重的是( )。

A. 记忆障碍 B. 老年痴呆 C. 思维固执 D. 持久性差

10.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简称为( )。 A. WAIS B. WISC C. WPPSI D. WAIS—RC 二、 简答题

1. 成年晚期心理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

2. 毕生发展心理学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3. 老年期记忆的主要特点。 三、 论述题

1. 结合实际情况,试述老年人比较容易产生哪些消极情绪与情感。 2. 结合实际情况,试述对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A 3.C 4.D 5.A 6.C 7.D 8.C 9.B 10.A 二、 简答题

1、认识活动发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易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化。

2、(1)个体发展是贯穿一生的 (2)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3)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 (4)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内可塑性 (5)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 3、(1)机械识记减退 (2)记忆广度下降

(3)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 (4)再认能力较差 (5)回忆力显著下降 三、 论述题

1、冷落感;孤独感;疑虑感;忧郁感;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老朽感2、离退休;疾病;生活中的紧张事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