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 班级: 考号: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1分)
1.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3分) A.一望无际 置地有声 不拘一格 自暴自弃 B.破琴绝弦 绕粱三日 相辅相成 载歌载舞 C.唉声叹气 心惊肉跳 斩钉截铁 司空见惯 D.自作自受 张灯结采 万不得已 不可思议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逃窜(cuàn) 瘦削(xuē) 投掷(zhì) 陡然(dǒu) B.巍峨(wēi) 谱写(pǔ) 汹涌(yǒng) 一缕(lǚ) C.僻静(pì) 小巷(xiàng) 豆腐(fu) 蕴藏(cáng) D.抡起(lún) 山涧(jiàn) 沸腾(fèi) 晋察冀(jì)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C.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D.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4.下列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的一句是( )(3分) A.人生就像一只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B.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 C. 如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
D.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5.认真读,仔细想,再填空。(12分)
(1)“抑扬顿挫”一词中,平舌音的字是_______,前鼻音的字是_______,后鼻音的字是_______,
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是_______。
(2)看到“蒸、熬、煮、然”这一组字,我猜想它们的字义可能都跟_______有关,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同音字。
两个扎着小_______的小姑娘,不知道她俩为什么而争_______,原来是无法分_______出这几个字的字形。
(4)“缴”有两个读音,在“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中读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可组词_______。
6.文学常识填空。(8分)
(1)“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中的一个回目,“花和尚”指______,“豹子头”指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3)“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______和______,他们分别被尊称为______和______。
7.我爱古诗文。(9分)
(1)古代先贤们妙笔生花,把大自然写得如此的美妙:春天是美丽的,“____________,千朵万朵压枝低。”夏天是热闹的,“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秋天是凝重的,“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冬天是宁静的,“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这些既是一句句的诗,也是一幅幅的画。
____________”的意外惊喜;(2)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幸福就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的悠闲自得;幸福就是苏轼“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3)诗人于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一生的人格写照。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试题。(13分)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丁立梅
①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②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椰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
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③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见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的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④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⑤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呐!”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⑦“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⑧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呀,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⑨儿子一听,恼了,跺脚道:“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⑩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匐地走了。
①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故事。(2分)
9.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__________。(2分)
10.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母亲的形象?谈谈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3分)
11.谈谈你对结尾的“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的理解。(2分)
12.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 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3.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2分) A.20岁及以下 D.41-50岁
B.21-30岁 E. 51-60岁
C.31-40岁 F. 60岁以上
14.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3分)
15.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 )(3分) 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8分)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6.解释下面重点字词的含义。(4分) ①署(_______) ②适(_______) ③弈(_______) ④对(_______) 17.翻译。(4分)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三、作文(30分)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里埋藏着怎样的心愿呢?根据你想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日记……要求:语句通顺、流畅,意思表达清楚。500字左右。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参考答案
四、语言积累与运用(41分)
1.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3分) A.一望无际 置地有声 不拘一格 自暴自弃 B.破琴绝弦 绕粱三日 相辅相成 载歌载舞 C.唉声叹气 心惊肉跳 斩钉截铁 司空见惯 D.自作自受 张灯结采 万不得已 不可思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重点字词的积累与运用。A项“置地有声”应改成“掷地有声”;B项“绕粱三日”应改成“绕梁三日”;D项“张灯结采”应改成“张灯结彩”。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逃窜(cuàn) 瘦削(xuē) 投掷(zhì) 陡然(dǒu) B.巍峨(wēi) 谱写(pǔ) 汹涌(yǒng) 一缕(lǚ) C.僻静(pì) 小巷(xiàng) 豆腐(fu) 蕴藏(cáng) D.抡起(lún) 山涧(jiàn) 沸腾(fèi) 晋察冀(j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D项“抡起”中“抡”的读音为lūn。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C.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D.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先掌握所有标点符号的作用,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号入座。B项结合“站起来问”可知是在说话,由此可知在“走错门了吧!”后面加上后引号。
4.下列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的一句是( )(3分) A.人生就像一只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B.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 C. 如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
D.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A项将“人生”比作“蜡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天气炎热;D项运用拟人手法,将太阳拟人化,所以选C。
5.认真读,仔细想,再填空。(12分)
(1)“抑扬顿挫”一词中,平舌音的字是_______,前鼻音的字是_______,后鼻音的字是_______,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是_______。
(2)看到“蒸、熬、煮、然”这一组字,我猜想它们的字义可能都跟_______有关,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同音字。
两个扎着小_______的小姑娘,不知道她俩为什么而争_______,原来是无法分_______出这几个字的字形。
(4)“缴”有两个读音,在“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中读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可组词_______。
【答案】(1)挫 顿 扬 抑 (2)水
(3)辫 辩 辨 (4) zhuó jiǎo 缴费
【解析】(1)考查对字音的辨析。抑扬顿挫的拼音是yì yáng dùn cuò,可以看出挫是平舌音,顿是前鼻音,扬是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是抑。
(2)本题考查的是查字典法。结合偏旁部首理解,它们的部首都是““火”有关。
(3)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小辫:短细的发辫。泛指发辫。争辩:争论;辩论。分辨:辨别。 (4)本题考查最多音字的辨析。缴jiǎo: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它们的字义可能都跟
6.文学常识填空。(8分)
(1)“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中的一个回目,“花和尚”指______,“豹子头”指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3)“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______和______,他们分别被尊称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1)水浒传 鲁智深 林冲 (2)《诗经》 (3) 李白 杜甫 诗仙 诗圣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水浒传》中的作者、人物、情节等,需要根据积累作答。“花和尚”是鲁智深,“豹子头”是“林冲”。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7.我爱古诗文。(9分)
(1)古代先贤们妙笔生花,把大自然写得如此的美妙:春天是美丽的,“____________,千朵万朵压枝低。”夏天是热闹的,“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秋天是凝重的,“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冬天是宁静的,“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这些既是一句句的诗,也是一幅幅的画。
____________”的意外惊喜;(2)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幸福就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的悠闲自得;幸福就是苏轼“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3)诗人于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一生的人格写照。
【答案】(1)黄四娘家花满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径人踪灭 (2)柳暗花明又一村 悠然见南山 千里共婵娟 (3)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所学古诗的理解与诵读。注意不写错别字,不加字,不漏字。注意易错字。例如“蹊”“径”等。
五、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试题。(13分)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丁立梅
①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②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椰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③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见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的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④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⑤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呐!”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⑦“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⑧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呀,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⑨儿子一听,恼了,跺脚道:“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⑩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匐地走了。
①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故事。(2分)
【答案】背驼貌丑的母亲给儿子去学校送东西,但儿子却嫌弃母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是一篇记事文。概括文章内容就要写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背驼貌丑的母亲给儿子送东西这件事,答题时可围绕这一中心来总结。
9. 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__________。(2分) 【答案】父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文章的标题是“不要对那个人叫嚷”,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知道,这里的“叫嚷”是儿子对母亲的叫嚷。从最后一自然段中“类似的事还很多……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等语句可知,标题中的“那个人”不单指文中的母亲,也指同样爱我们的父亲,所以“那个人”指的是父母。
10.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母亲的形象?谈谈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3分)
【答案】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为下文嫌母丑埋下伏笔。
【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识别和作用分析。结合“驼背的母亲”和“已弯曲成一把弓”可知是外貌描写;结合“努力朝上昂着”和“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可知是动作描写。画线句子写了母亲的外貌和动作,突出了母亲外貌的丑陋和行动的艰难,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11.谈谈你对结尾的“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的理解。(2分)
【答案】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不要因我们的自私而伤害了爱我们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是对每一个孩子发出的警示。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尊严,但我们的一声叫嚷、一次漠视也会使父母伤心,我们不能因其贫穷、丑陋或木讷,而忽略、漠视他们的关爱。
12.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4分)
【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她,尊敬她,让她幸福,就是对她最好的安慰。我想对自己说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只有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孝顺父母,理解父母表述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 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3.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2分) A.20岁及以下 D.41-50岁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即只看“打包比例”图表即可。观察根据图表可知,20岁及以下年段打包比例最少,故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B.21-30岁 E. 51-60岁
C.31-40岁 F. 60岁以上
14.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3分)
【答案】 41——50岁 打包比例最高 浪费情况最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综合分析两个图表,不要只看一个。
结合调查图数据理解,从41-50岁打包比例58.7%,浪费比例为10.3%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比例最低。
15.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 )(3分) 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答案】A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结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可知,应填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相关的名言。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8分)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6.解释下面重点字词的含义。(4分) ①署(_______) ②适(_______) ③弈(_______) ④对(_______)
【答案】 ①官府 ②正巧 ③下棋 ④对“对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7.翻译。(4分)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②遽诘之曰。
【答案】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 ②立刻问他道。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以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六、作文(30分)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里埋藏着怎样的心愿呢?根据你想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日记……要求:语句通顺、流畅,意思表达清楚。500字左右。
【例文】
心愿
在我的心中,一直都埋藏着一个心愿,那就是以后长大了当一名警察。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愿望,是因为以前的我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情。
一年前的一个星期日,我妈妈给我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它有着酷炫的外表,灵活的身体,每次骑它,我都感觉自己在翱翔。但是我刚骑了一个月,车子就不翼而飞了,当时把我气得火冒三丈。我爸也说是我自己没把新车守好,为了让我以后长长记性,以后就自己走路上学回家。我听到这话后,更是气急,并说:“小偷真是太可恶了 ,要是让我抓到了,一定把他们送到警察局”。当时我就想当一名警察,让小偷在这个城市无立足之地。
除了丢车事件,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看电视里的警察叔叔英姿飒爽,身手敏捷。他们靠着自己的
血肉之躯保卫一个城市的安全,尤其是警察叔叔为了抓住坏蛋,而选择自我牺牲的情景真令我感动,也令我着迷。要是以后我真当上了警察,我一定要把城市中的小偷“挖”出来,还要把那些大坏蛋也抓起来,不能再让他们在城市中胡作非为了,还要把他们那些嚣张的气焰熄灭,让他们无力再去干坏事。
我还会把这个职业做得更好。警察这个职业既平凡又不平凡。平凡的是他不能像科学家和发明家一样对国家做出特别大的贡献,不平凡的是他是老百姓的保护神,是国家的保护神,老百姓和国家都离不开他,都需要他的保护。警察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向警察这个目标前进,为警察这个职业打好基础。我坚信,只要有充足的信心和毅力,我的这的这个心愿就一定会实现。
【解析】通过审题可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要求以“心愿”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心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想想自己的愿望是什么,确定好写作内容。可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等方面进行构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