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 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有”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现代文阅读1 (木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宋代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宋代士人,他们不仅是传统雅文学(诗、词、文)的主要作者,也是新兴俗文学(戏曲、白话小说)的重要参与者。从政治权力的分享、经济收入的分配、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来看,南宋士人的阶层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宋代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科举社会,日趋完备的科举制度与宋代士人的命运关系极为密切。以是否杆举入仕作为标准,可以将宋代士人大致分为仕进士大夫和科举失利或不事科举的士人两大阶层,或可概括为科举体制内士人和科举体制外士人两类。北宋的士大夫精英大都光集官僚、文人、学者三位于一 身的复合型人才,南宋士人中的一部分,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特征,但能在这三方面均达到极高地位如欧阳修、苏轼者,已不多见,贤如朱熹,主要身份乃是学者,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建树尚逊一筹。而到南宋中后期,士人阶层的分化.加剧大量游士、幕士、塾师、儒商、术士、相士、隐士所组成的江湖士人群体纷纷涌现,构成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笔者三十多年前曾向钱锤书先生请教及此,他回信说:“江湖诗人之称,流行在《江湖诗集》之前,犹明末之职业山人。”明末山人,尤在江南一带,多如牛毛,袁宏道叹为“山人如蚊”。他们大都处于奔走漂泊、卖文为生的生存状态。钱先生这句话,敏锐地揭示出一个新型社会群体的产生及其历史承续与演化,职业性的“假山人”实乃“真江湖”,前后一脉相承。近年西方汉学家所讨论的中国“前近代知识分子共同体”命题,除了主要包括科举入仕的精英群体外,也应把这部分士人群体安置于适当的位置。这一阶层的古人,因政治权力的缩小、社会地位的下降、精英意识的淡薄,也导致了他们在文学取向上的巨大差异。
南宋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型与分化,造成了整个文化的下移趋势。波及文坛,即其主要力量转入了民间 写作,“布衣终身”者纷纷登上文学舞台,这在南宋中后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能是历史的巧合,南宋最著名的文学家大多在宋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7)前后去世,如陆游(1125-1210)、范成大(1126—1193)、杨万里(1127— 1206)、辛弃疾(1140— 1207)。此外,陈亮卒于1194年、朱熹卒于1200年、洪迈卒于 1202年、周必大卒于1204年、刘过卒于1206年、姜蔓约卒于1209年。自此以后七十多年(几占南宋时 期的一半)成为一个中小作家腾喧齐鸣而文学大家缺席的时代。文学成就的商度渐次低落,但其密度和广度却火蝠度上升。
宋代士人群体内部的层级分化,依违于科举体制而派生的两类文士,他们的自我角色认定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属于体制内的入仕作家,具有较强的社会承担精神与精英意识,在外来军事打击下所催生的国 难意识,使他们深感民族存亡的沉重与沉痛,和战之争和党派之争交相纠葛,成为南宋政治关注的焦点; 表现在文学领域,抗金、抗元是最为集中的主题,慷慨昂扬、悲愤勃郁的基调贯穿于南宋诗坛、词坛。这 既为汉唐文学所未有,也为北宋文学所罕见。陆游的诗、辛弃疾的词,双峰并峙,是南宋文学最高艺术成 就的代表,也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瑰宝。
1
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固然不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宋元之交时期的遗民诗人就是如此。然而相对而言,他們大多对现实政治保持一定的疏离,乘持一种相甜地粹的文学观念,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经管,追求情感交流的新自由。他们已不太顾及文学“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儒家教化功能,纯为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写需要而写作,甚或变作干调的手段、谋生的工具。江西讨派的中后期作家、“四灵”和江湖诗人群等,均属“民间写作”的范畸。元人黄潜曾感叹说:“鸣呼!四民失其业久矣,而英士为甚。”他对宋元以来士人中放弃科举本“业”之风的惊呼,表明了他对士人阶层急剧分化形势的不解与惊诧。其实,这是无法逆转的。
上述层级划分自然足相对的,并非泾渭分明的。尤对士人个体而言,情况千变万化,一生中难免升沉 顺逆,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每位作家的社会身份作出还一的鉴别和归类: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不入仕作家群 也离不开入仕官僚的揄扬和支持,宣扬“四灵”的叶近,江湖派最大诗人刘克庄,均为上层官吏。作为大 量江湖谒客的幕主,亦非主管官员不办。然而这一社会群休虽无法严格界完,却是有固定所指的实际存在, ,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对于把握与认识长达南宋文学史近二分之一时间里诗坛、词坛的下移趋势,实具有重 要意义。
(选自王水照《南宋作家的阶层分化与文学新变》)
1. 楔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F 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宋的士大夫精英都是集官僚、文人、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南宋士人中的一部分,也基 本上继承了这一特征。
B.在南宋中后期的文坛上,文学的主要力量转入了民间写作,导致“布衣终身”者纷纷登上文学舞台。
C.在作者看来,陆游的诗、辛弃疾的词,双峰并峙,是宋代文学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爱国主义 的精神瑰宝。
D.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中后期作家、 “四灵”和江湖诗人群等,均属“民间写作”的范畴。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到南宋中后期,士人阶层的分化加剧,江湖士人群体纷纷涌现,构成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B. 第一段中加点词语“新型社会群体”“这部分士人群体”“这一阶层的士人”均指江湖士人群体。
C. 南宋时期,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大都缺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
D. 南宋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型与分化,造成了整个文化的下移趋势。文学成就的高度渐次低落,但其密 度和广度却大幅度上升。
3. 南宋中后期,随着作家阶层的逐步分化,文学创作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请具体概括这一时期文人在 创作上的特点。 (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雅含 梁实秋
①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
砌起四根砖柱, 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疫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蓖墙,墙上数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金”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
2
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 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含”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 可爱。
②“雅公”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 几林葱翠的远山,务边有高梁地,有竹林,有水池,有非坑,后面是荒僻的捺养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 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容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儿十级的 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火,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光上坡,饭后鼓腹面山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③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共二。乾墙不固,门窗不胆,故我与邻人皮此均可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 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唬声,吮汤声。断纸声,脱皮壮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 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凡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翠援而上怅顶,或
在门框来脚上府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骄扰的是蚊子。“雅含”的蚊风之盛,光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谷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照又大,骨骼都像光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 的时候,在“雅含”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晃我仍安之。冬天一 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 ——谁知进我还是否住在“雅仓”! ④
“雅舍”最宜
月⑤“雅含”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疗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要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唾写读,均已有着,我地上阴影斑娴,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闹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细雨蒙蒙之际,“雅 含”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米,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 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 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疏落参差之玫,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 者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室狐糖,抡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⑥“雅含”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 一 日,“雅含”即一 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 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 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 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 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节选自《雅舍小品》)
3
【注】 1939年4月,梁实秋随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迁来重庆北倍,1940年同社会学家吴景超 夫妻在北碲主湾(今梨园村)购置平房一栋,以吴景超夫人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
4.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呈现总分总结构,开篇统领全文,总写我舍不得搬是因为“雅舍”虽不能蔽风雨却有个性,文 章结尾抒发逆旅客居的苦辣酸甜之情。
B. 因为战争年代,生活窘迫,而四川建造房屋最足经济,这让作者的好感油然而生。 C. 第②段写“雅舍”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位居半山腰,前临稻田,后接榛莽,又有竹林、水池、 高粱地与粪坑,荒凉偏僻却是一清朴未凿的自然之地。
D. 第⑤段叙述“雅舍”室内陈设,简而不俗,疏落参差,因极富个性而足以明志—— “人入我室,即 知此是我室”,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③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表现雅舍之“雅” 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
B.对“雅含”陋而不雅的描写,完全突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能刺激读者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对 “雅舍”内涵的理解,唤起阅读欲望。
C.“雅含”月夜图,作者从正面直接描写,浓淡得宦地写山刀明之夜的宁寂清幽,意境静谧深远,文 字优雅精美,隽水多味。
D.“雅含”简陋之极的建构、简单之至的陈设,在一个“雅”字的观照下,顿然出色生辉,具有出人 意料的艺术效果。
6. 赏析第三段晒线句的语首特点。 (4分)
7. 郁达夫曾有评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侮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米得强。古人说,小说都带些‘自毅传”的色彩,因为从小说的作风里人物甲可以见到作者自己的写照;但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静鳅传’的色彩了。”你认为《雅舍》的“自叙传”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 6 分 ) 二、 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木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因福建,有仁廉声。 ...
正统八年、史部尚书王直茅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疆。迁大理右寺丞,巡抚山东。先是, 济南设抚民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早,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旱所由致, 名曰*打旱骨格”,以骥言禁绝。还朝,进右少卿。已,命巡视济宁至淮、扬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 网逋发廪,民赖以济。
十三年冬,巡抚浙江。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陈鉴胡聚众盗福建宝丰诸银矿,已而群盗自相杀,遂 为乱。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往捕,被执死。宗留僭称王。时福建邓茂七亦聚众反,势甚张。宗留、鉴 胡附之,流剽浙江、江西、福建境上。参议耿定,金事王晟及都督金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刚、龚 礼,永丰知县邓颐、前后败殁。遂昌贼苏牙、俞伯通剽兰溪,又与相应,远近震动。骥至,遣金华知府石 瑁击斩牙等,抚定共余党。而鉴胡方以争忿杀宗留,专其众,自称大王,国号太平,建元泰定。伪署将帅, 围处州,分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诸县。未几,茂七死,鉴胡势孤。骥命丽水丞 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贪榜入贼巢招之,鉴胡逐偕其党出降。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
4
时十四年 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
其秋,景帝嗣位,召骥还,卒于道。骥所至,咸有建树,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 鉴胡至京,帝宥不 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 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节选自《明史 · 列传 · 卷六十》)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JE确的一项是(3分)
A. 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 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B. 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 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C.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 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D. 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 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举,考中举人。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叫院试,其次乡试,再次会试、最后殿试。
B.正统,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的升职可称为“拔”
“摇”“陟”、降 职可以称“除”“谪”“左迁”。 D.军,古代称大夫的死为华。 《礼记 · 曲礼下》载: “天子死曰州,诸侯曰燕,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骏在〔德初年被投予御史一职,到江西任按察使,又曾在福建过间囚犯讯察决默的情况、有仁 德廉洁的好名声。
B.张骥任山乐巡执,在济南设立抚民官,专门救济和安抚流亡贫民,后来反而良扰百姓。张骥上书 朝廷,罢撤了这一机构。 C.叶宗留、陈鉴胡投管了邓茂七,他们在浙江、江西、福建一带流动励掠。朝廷派往平乱的耿定、 王晟等人先后围剿他们,却都失败而身世。 D.张骥命令丽水丞丁宁等人,集着榜文进入陈鉴胡的根据地招降,陈鉴胡因势力孤危而出降。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8 分 )
(1)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 ( 4 分 )
(2)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 ( 4 分 )
12.根据文意,概括文末“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的原因。
( 3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夏中
苏舜钦”
院僻帘深昼景虚,轻风时见动竿乌“。 池中绿满鱼留子,庭下阴多燕引雏。 雨后看儿争坠果,天晴同客曝残书。 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
【注】 ①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 一生积极为政,因支持庆历革新而为王公大臣所嫉恨,被人有意弹劾后 罢职闲居苏州,这期间创作的诗歌多景山水田国感闲;②竿乌:配测风向的鸟形仪器。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居住之处远离尘嚣,轻风拂过,吹动竿乌,令人候意。
B.领联写池中游鱼产卵、庭下雏燕将飞的景象,表现了院中夏日蓬勃的生命力。 C.颈联诗句描绘了雨后的情景,以庭树坠果、屋漏湿书暗示雨势之大,颇为巧妙。 D.根据诗意可推测,诗人在闲居苏州期间已经与世俗之事隔绝,尽享隐居之乐 14. 南宋刘克庄曾用“平易妥帖”评价苏舜钦和谐工整、平淡蕴藉的创作特征。请结合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6分)
三、 默写与积累 (15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阕刻画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才能。“ ,
仅此一句就突出周瑜的气魄和才干,有强烈的气势。
(2)自省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如《劝学》中所
说“ , ”,只有自我反省,方能不断进步。
(3)孔子在政治上要求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但是在课堂上没有
尊者、长者的架子。他说 , ▲ ”,让学生不要被长幼束缚,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16.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
括对话、独白、旁 白等。好的台词能以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反映了同一时期
各个历史事件的 联系。《史记》是纪传体通史,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
C.《论语》以语录体为主,辞约义富,用意深远。 《庄子》在寓言和比喻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和奇
妙的想象,营造一种深邃玄妙的意境。
D.“苌弘化碧”“望帝啼鸭”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相传装弘无罪被杀,望帝
死后化为杜鹏, 日夜悲啼,关汉卿借此表现窦娥冤情之深,及其至死不础的坚强性格。
17.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凌万顷之茫然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异平三子者之撰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吾属今为之虏矣 百姓不见保 D.大王来何操 莫之能御也
6
18.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 沛公军霸上 .
B.善刀而藏之 素善留侯张良 .
..
C.誅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身为贾人妇
..D.吾与点也 失其所与
四、 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 题。
在传播媒介极不发达的年代,要成为名人并非易事,他必须在某一领域 ,才能通过. 、 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而在以数字网络为媒介的时代,尤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上,人 人都能成为信息和观点的发布者,人人都可能. ,出名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于是“名人”遍地开花。 经济高速运转的背后,致使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竞争日益激烈,这造成现代人急功近利、“物质至上”、 “娱乐至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份从容淡定似乎已很难寻觅,“抢头条”仿佛变成了公众人物的生存法则。拨开热闹纷繁的表象,仔细想想那些经常占据头条的名人们,他们开启了大众什么智慧!
19.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独当一面 街谈巷议 声名鹊起 B. 出类拔萃 街谈巷议 声名远扬 C. 独当一面 口耳相传 声名远扬 D. 出类拔萃 口耳相传 声名鹊起 20.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文中“名人”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
B. 清商乐兴起于曹魏时期,此时文坛较活跃的是建安文人团体的核心人物——“三曹”。
C.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 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
史学是一门实证的学问,凡事能证实即可。但实证的基础是史料,而实际遗留下来的
史料,可能不过 是原初材料的千百万分之一。古代史不用说,研究近现代史的人, ① ,但真到了论证具 体问题时,立刻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因此火料不足其史学官面临的常态。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史 无明文,便以为实无其事。胡适曾说: “历火学家需要有两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一是精密的功力, 一是高 远的想象力。”前者用以严格地评判史料,近于科学;后者则偏于艺术,史料空缺, ② 作曲者可以于无声处表意,画家可以不着笔墨而传神, ③ 。
若因史料的空缺而主动“湮没”一段历史,历火就真正被割断了。后人了解历史必须依靠史料,但不 意味着存留的史料就是过去的全部历火,用近代史学家蒙思明的话说: “高明的史学家,不仅能够根据史 料知道历史,更能由有史料的存部分的历史去知进那无火料留存部分的历史。”
7
22. 在横线处填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6 分 )
23. 结合语段,对“史学最需要想象力”的原因进行概括。 (4分)
五、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如果说国外是“低欲望社会”,那我会把中国称为“高欲望社会”。人民的幸福棋准,
都在“既 要,又要,还要”,并不存在“这世上有很多我不要的东西”。 ——《普通人的“幸福标准”是什么》
将生活里70%无用的部分剔除,才能将真正有意义的30%修炼到极玫。
—— 《生活中的“三七法则”》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 不得抄袭、套作。
8
2022学年第二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3分)
D【解析】(A.原文为“北宋的士大夫精英大都是集官僚、文人、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B.“导致”强加因果;C.原文为“是南宋文学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 2.(3分)
C【解析】(原文为“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固然不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宋元之交时期的遗民诗人就是如此。”) 3.(4分)
(1)体制内的入仕作家在创作中,以抗金、抗元作为最为集中的主题,呈现出慷慨昂扬、悲愤勃郁的基调(2分);
(2)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大多秉持一种相对纯粹的文学观念,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经营,追求情感交流的新自由。(或者:不太顾及文学的儒家教化功能,纯为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写需要而写作,甚或变作干谒的手段、谋生的工具。)(2分) 4.(3分)
B【解析】(“好感”是因为房子有个性,而不是因为“经济”。) 5.(3分)
C【解析】(“从正面直接描写”错误。“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从侧面烘托月夜幽寂。) 6.(4分)
(1)妙用拟物(或炼字)。“荡漾”本是状摹水波轻轻起伏、颤动的样子,用来写邻人声息由门窗户壁的缝隙传入室内,生动形象;
(2)多用四字词语,长短参差(或以短句为主),整散结合,变化灵活,读来富有节奏感;
(3)运用排比句,“或······或······或······或······”充分表现老鼠行动自由,扰人不安; (4)文白相济,雅俗共存。“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用浅俗的白话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荡漾而来,破我沉寂”“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文句雅致,典雅隽永。
(从修辞方法(或炼字)、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的角度回答,每点2分,两点4分)
7.(6分)
(1)“我”的经历:描写了“我”在抗战时期移居重庆的居住环境偏僻荒凉和条件简陋;(或者:表现了战争年代生活的苦辣酸涩,充满艰辛;)
9
(2)“我”的心态:抒发了“我”在艰难辛苦境遇中保持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3)“我”的感受:体现了“我”在战乱时期产生的人生似寄的漂泊、忧患意识。(每点2分,3点6分) 8.(3分)A 9.(3分)
C【解析】(原文“降职可以称“除””错,“除”是拜官授职。) 10.(3分)
B【解析】(原文“张骥任山东巡抚,在济南设立抚民官”错,“在济南设立抚民官”是在张骥任山东巡抚之前。) 11.(4分)
(1)吏部尚书王直等接受诏令,广泛推举公正廉洁、有学问、德行好的朝廷官员(予以重用),张骥就在其中。(得分点:“应诏”“博举”“与”与定语后置各1分)(4分)
(3)以吾一日长乎尔
16. (3分)
B【解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7.(3分)
A【解析】A.定语后置/主谓倒装;B.状语后置句;C.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 18.(3分)
A【解析】A.军:驻军;B.善:揩拭/与······交好;C.委:散落,卸落/托付;D.与:赞同/结交,同盟。 19.(3分)
D【解析】第一空,根据前文“要成为名人并非易事”,以及后文“才能通过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出“该人在这一领域成就和地位比较高”之意。“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符合语境要求。“独当一面”指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无“成就高”之意,程度过轻。
第二空,根据顿号可知,所填词语与“书籍记载”构成并列一致,都表示一种客观的、能够使众人所知的方式。“口耳相传”指口头传授,符合语境要求。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第三空,“声名鹊起”指知名度迅速提高,符合语境要求。声名远扬:名气很大,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20.(3分)
毋吾以也
10
C【解析】(此处考查引号的作用,“名人”在语境中略带贬义,带有讽刺否定的意味。C选项符合。A.突出强调;B.特定称谓;C.讽刺否定;D.引用) 21.(4分)
经济高速运转致使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竞争日益激烈,这造成现代人急功近利、“物质至上”、“娱乐至死”的浮躁心态。
【解析】(1)搭配不当,“背后”“致使”主谓搭配不当;(2)“造成”缺少宾语中心语。(每
(3)语意重复,“社会贫富悬殊”,“悬殊”是“差距大” 22.(6分)
(1)常觉史料汗牛充栋;(2)就靠史学家的想象力来填补;(3)史学家亦然。 23.(4分)
(1)史料不足是常态,要靠史学家的想象力来填补;
(2)史学家如果因史料的空缺而主动“湮没”一段历史,就会真正割断历史。 (可以从现实客观原因、史料缺失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概括原因) 24.作文
【解析】材料一揭示了当前国人的生活现状:把“高欲望”看做幸福标准。材料二提倡删繁就简,崇尚极简主义;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思考:一分为二看待高欲望,崇尚极简主义。当然,极简主义并非排斥对物质的追求,然而一味趋从高规格的物质享受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让物质尘埃落满衣襟,应少一些物质的束缚,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