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倡导培养“全面健康”的有用之才,在现阶段,这里的“健康”特别注重心理健康。那何谓心理健康呢?具体到各年龄段有不同的标准。《现代学校心理辅导》认为,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如下:
(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
(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3)能承受挫折;
(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
(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在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达到以上标准,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任重而道远,因为目观实际,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一方面对人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人的人格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升学压力。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绝大部分家长都是把孩子的学业成绩放在第一位,由于中国的国情与教育的现状,只有通过考试竞争。于是孩子们从第一天挎上书包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其后果是导致大量学业不良学生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畏学,并产生其他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困扰。而学校的应试教育又极大的压抑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2、独生子女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基本来自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的过分关心,使得这些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等。这样的家庭教育,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3、不利的家庭环境。社会的变动,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于是,离异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等形形色色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之才呢?我认为作为孩子“第二任父母”的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方面教育是关键。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班主任如何利用班级管理这个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转变观念:善待学生心理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强调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公民,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很少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为此,往往混淆了思想品德和心理现象的界限。作为班主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先不要急于定性,也不要随便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耐心的了解,看清事情的始末,透过表面现象挖掘学生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从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施以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如班上的小童同学,常常交不上作业,还说作业本忘在家里了,当其他同学把他根本没写的作业本放在我面前时,我没有对他简单地下“撒谎”、“欺骗老师和同学”的结论,而是结合平时对他的观察和了解,与他耐心交谈,发现他是因为父母闹离婚而导致意志消沉、颓废,一时荒废了学业。为此,我对他进行了耐心的讲解,让他理解父母的行为。又在生活中学习中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此,他的性格和行为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果当时不作了解,就妄下“不诚实”、“狡猾”的定论,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少年儿童,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旧有的教育方式,多从心理学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二、渗透教育:创设良好集体氛围
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精神愉悦,在这种宽松友善的个性发展空间中,学生的优良心理因素得到发展,逐渐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个优美、和谐、欢乐、进取的班级氛围。为此,我着力从环境的布置、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等方面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
教室的布置力求整洁舒适、赏心悦目。我们班通过严格的轮值制度和定责定人制度,努力做到窗明几净,使人一走进教室便有心情舒畅之感:悬挂名人画像和名人格言,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心理健康知识专栏,进行心理交流和解难释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有针对性的读物,适时开展阅读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阅读及交流读书体会的过程中,收到怡情益智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总之,优美舒适的环境是学生无声的良师,学生处处受感染,处处受教育。
(二)人际氛围的创设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实践证明,老师的个性、能力以及教学风格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通常,老师情绪稳定,态度安详,学生也多心平气和;教师坚韧不拔,则学生遇事也能坚持到底。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师者必先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坚忍不拔、不灰心、不气馁的形象,做学生表率。
2、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
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助于学生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的形成。老师凡事都应从尊重学生出发,以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心声,以宽厚平和的心态关注学生心理的成长。
3、引导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在班集体中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在班级工作中,我注意学生关系的引导,发动他们建立互帮互助小组,教他们交往的技巧与方法,促进组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努力营造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三)舆论氛围的营造
结合班集体中的偶发事件和常规工作的评议,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如自卑、气馁、消沉等进行分析,正面引导,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做一个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的人。
三、自我教育:活动实践促明理
自我教育是一种在外界教育影响下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