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工作报告

2021-12-02 来源:V品旅游网
《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工作报告

一、课题概况

(一)课题名称: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二)课题来源:该课题为我校承担的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五”

规划项目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调查与

分析。

第二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解决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试验。 第三阶段:2008年3月——2009年4月,成果总结、鉴定、校内推广再实践。 研究时间:2006年9月——2009年4月(2年半)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及相关的调查研究阶段。 时间:2006年6月—2006年9月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小组,于研究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召集部分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组成本课题研究小组。(2)召开动员会,组织教师分析当前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有关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并开展初步的教育实验。

通过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摸索研究内容及规律。主要形式:辅导课、讲座、书信、板报、广播。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时间:2006年9月—2008年1月

重点完善不同心理健康学生的健康教育,全面实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根据内容及目标研究,不断反馈、不断修正。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

(一)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具体标准 (二)确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

(三)设置我校学生不同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具体内容 (四)构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时间:2008年3月—2009年4月

在各阶段总结的基础上,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写出结题论文、实验报告。并请专家对此进行评估验收,总结课题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主要工作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黄 文 采(主管德育副校长) 副组长:王进(学校工会副主席、女生辅导员) 成 员:刘就(学生宿舍主管老师)

李华山(学校团委副书记) 李 萍(心理辅导兼职教师) 何 余(班主任、心理辅导兼职教师) 张海清(国家心理咨询师)

(二)课题组参研教师的理论学习及研究情况

在理论学习中,主要内容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中小学心理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订阅的许多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杂志,以及全国各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等等。 (三)考察学习情况

2

第一次:2007年3月,课题组成员王华山、李 萍老师参加“省心理健康

教育C证“培训;

第二次:2007年10月,课题组成员何龙老师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

“培训;

第三次:2008年3月,课题组成员到外校参观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方法;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在课题研究的两年半时间中(2006.9.——2009.4),学校没有发现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事故。

(二)建立和完善了“心理辅导咨询室”常年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的五环节模式。

体察心声→ 研究心情→ 正面心导→ 交流心语 →合作心境 ↓ ↓ ↓ ↓

外显行为→ 探索策略 → 课程辅导→咨询互动 → 班队活动 、 ↓ ↓ ↓ ↓

(调查) → (备课) →(课堂) → (个别) →(集体) (四)汇编了“研究人员论文、活动方案,收集了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五)形成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不同年级、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心理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侧重点:

高一学生对高中生活既好奇又担忧;希望在新集体中得到教师、同学的承认,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友谊,喜欢突出自我,独立意识增强,成人感更为明显;个别学生由于在新集体里找不到新的知己而产生孤独感;在新集体里没有归属感,怀念初中的班集体,因而对新集体有点漠不关心;少数不适应过渡的学生心理问题。

3

方法:帮助中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适应环境、行为习惯辅导和学习方法辅导。

高二学生基本适应高中生活,对高中生活的新奇感消失,更加渴求友谊;部分学生产生松口气现象,学习目标不明确;少数学生出现早恋苗头。

方法: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困扰的进取态度;培养学生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个别辅导和交流辅导。

高三学生学习方面焦虑感明显增强;积极考虑毕业后前途问题,非常关心升学就业问题;对未来生活既有美好的幻想又伴随担忧焦虑;对毕业班级高强度的学习不适应。

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升学、就业、中考前心态调整和社会适应辅导

(六)构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模式。

1、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培训模式、队伍建设、操作途径。 2、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6、组织接受社会教育。

7、构建以心育为突破口的德育管理模式。

(七)提高教师素质,全面优化教师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行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教师是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毫无例外,并更显得其重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虽然经常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但大多数保留在对表象行为的要求上,缺乏提升教师全面素质的有效机制,诸如:心损、偏爱、冷漠、放任、权压、甚至体罚等不良行为在教师中时有出现。教师的这些行为与学生的心理

4

健康其关系到底怎样,怎样来优化教师行为?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现行的教育教学中的教师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的流程趋势,强化教师的以法治教意识和情感育人意识,培养教师行为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优化教师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师教学中具体实施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 (八)学生得到了发展。

我校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提高,情商、智商得到了开发,人际交往面扩大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心理障碍消除了;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

在辅导教育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性原则,自律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等操作原则,辅导学生学会倾听和鼓励,学会自助、互助和分享,学会自我调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通过辅导,很多学生会主动找同学、老师谈心,能同情、关爱、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好转,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各类问题学生能做到遵纪守法,自尊自爱,能正视困难和挫折,逐步养成了健全的人格,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九)提高了家庭教育成效。

学生的心理素质受父母人格、观念、教养方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校一直坚持召开家长会,为家长举办讲座,家庭心理辅导成为我校家长会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辅导,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变、一起进步。家长们懂得了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亲子关系,提高了家教效益。

由我校承担的《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的课题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总结,圆满完成了研究方案中的各项任务,并构建了适合我校情况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模式,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