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肌内效贴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乐影 高修明 孙楠 项洁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8期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肌内效贴法对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伴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法,于治疗前及治疗6 w后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6米步行时间测试、Berg平衡量表、踝背屈AROM测定、改良Bartherl量表分别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6 w后,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踝背屈AROM、改良Barther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关键词:肌内效贴;脑卒中;足下垂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下垂是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原因有软瘫期患肢摆放不合理,患侧下肢制动造成小腿后群软组织废用性肌萎缩、挛缩、变性,踝背屈肌力下降;痉挛期患侧下肢伸肌模式使患者呈现尖足。足下垂严重制约了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1],目前临床上治疗足下垂的方法虽然不少但效果始终不佳。肌内效贴布由日本医生Kenso Kase博士于1973年创用,是一种具有操作简便、应用广泛、低过敏性等特点的新型贴布,最初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2],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患手肿胀、肩关节半脱位和呃逆的治疗等[3-5]。因此我科探索肌内效贴布用于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9月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2±17.1)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出血及脑梗死诊断标准[6]。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药物治疗方案、病情的严重程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入组患者均经事先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小腿三头肌牵张训练、胫前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平衡训练、核心肌力训练等,40 min/次,2次/d,5 d/w,连续训练6 w。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小腿三头肌痉挛者 患者取俯卧位,足前部垂出床缘,治疗师辅助踝略背屈。以自然拉力采用I形或Y形贴布锚在足跟骨底部及跟腱附着处,尾沿腓肠肌位置延展,分别止于股骨内外侧髁起点处或腘窝下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2足背屈肌无力者 患者取仰卧位,踝中立位,以自然拉力采用I形贴布锚在胫骨外侧上1/3处,尾沿小腿前外侧向足背延展,止于足背处。
1.2.3踝运动失协调者 患者取俯卧位,足前部垂出床缘,治疗师辅助踝略背屈。第一条以中度拉力采用I形贴布锚在足底(内外踝下方),两端尾向内外踝、小腿两侧延展止于胫腓骨中段,第二条以中度拉力采用I形贴布锚在足底(横弓处)两端尾在足背处交叉止于内外踝后方。
1.3疗效评定 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 w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小腿三头肌的张力; 6m步行时间测试评定患者步行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踝背屈AROM测定评定踝关节控制能力;改良Bartherl量表评定患者ADL能力。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 2结果
2.1改良Ashworth和6米坐站行测定结果 实验组与治疗组治疗前的改良Ashworth指数和6米坐站行较同组治疗后显著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Berg平衡量表评分、踝背屈APOM测定结果和改良Bartherl指数测定结果:实验组与治疗组治疗前较同组治疗后显著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典型的代偿性划圈步态主要表现为下肢伸肌及其外展肌群肌张力增高,膝关节不能协调的屈曲,踝关节背屈受限、足下垂,患肢相对延长,支撑期时间缩短,重心向患侧转移困难[7]。这种异常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治疗研究。肌电生物反馈,踝足矫形器、针灸、步行训练矫正仪等方法已在临床中应 用[8-10],但足下垂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肌内效贴由防水弹力棉布、医用亚克力胶、离型材料组成。该产品每平方的弹力棉布上涂40~70 g的胶水且胶面呈水波纹状,能够提供均匀的拉力,透气性好。既满足了运动时对关节活动度与舒适度的需要,又通过不同贴扎方法起到肢体动作过程中与软组织的交互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治疗原理的解释包括:\"淋巴贴扎\"可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减少引致疼痛的刺激物质;\"肌肉贴扎\"可依贴布粘贴方向的不同,或放松软组织以减轻肌肉的张力,或减轻疲劳,或支持软组织,增加肌力,稳定关节功能等[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国内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足下垂的肌内效贴法没有详细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利用肌内效贴布的物理特性采用不同的裁剪方法并结合人体生物力学来研究治疗足下垂的贴法。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足下垂的患者可利用贴布的弹性回缩力沿肌肉走形粘贴,能有效降低肌肉的张力、放松肌肉,降低其改良Ashworth评分。踝背屈肌无力导致的足下垂者,肌内效贴布能对抗脚踝重力的同时诱发肌肉收缩,从而增加肌力和踝背屈AROM。此外,此种贴法对于因小腿三头肌挛缩、变性的患者也有效。对于踝关节肌群运动失协调的患者,肌内效贴布能协调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收缩,稳定踝关节从而增强患者的Burg评分。肌内效贴布粘贴本身就是一种感觉输入,相当于把治疗师对患者的口令和手法\"贴\"到患者身上,时刻在增强其本体反馈、改善其运动模式。此疗法的重点在于患者的体位、粘贴的方向和拉伸程度的控制。较于常规治疗,肌内效贴法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起到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治疗作用,加之穿着舒适,成本低廉,患者更易于接受。
本研究表明不同肌内效贴法能针对性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足下垂,诱发主动踝背屈,降低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动模式,增强其平衡功能,提高ADL能力,其长久疗效及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钱开林,王彤.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191-192.
[2]Kase K,Hashimoto T,Okane T.Kinesio Perfect Taping Manual[M].Tokyo:Universal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Inc,1996:1-10.
[3]张弛,胥方元,谢羽婕,等.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手肿胀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73-475.
[4]邱永斌,贾伟,郭亮亮,等.肌内效贴技术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100-101.
[5]乔蕾,张颖,杨坚,等.肌内效贴布结合中医穴位治疗卒中后呃逆的个案报道[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364-365.
[6]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379-380.
[7]王卫强,王卫平,荣湘江.偏瘫步态的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6):630-635. 编辑/张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