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文教学真正的宗旨是“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差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点、教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方法 开放型课堂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理解、感受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语文教学真正的宗旨是“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掌握知识,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反思及批判等拓展性思维以提高阅读质量呢? 一、阅读方法是关键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学习的方法对一个人的学习以及生活是多么重要。在教三年级读懂自然段的方法时,学生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须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这是总分、因果、并列、转折等关系,循序渐进地使学生领悟了阅读方法,也为下一步阅读应用打下基础,效果十分明显。一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构成,在内容上有着内在联
系的可划分为一个结构段。如果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是独立的就独立划分一个结构段,这是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来划分的。分段的阅读教学还可以根据文章的表现形式划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怎样运用这两种方法来概括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选用概括方法,进而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段落。课堂上请几位同学上台讲他们是怎样分的,采用了什么方式,一共分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内容,然后集体参与到其中来分析这样分对不对,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说说他的分法和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扮演观众的角色,及时点拨、正确引导,形散而神不散。整个课堂都是学生的天下,他们可以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想法,这不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吗?
课本上的课文是有限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起到巩固、加强的作用。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弱,看枯燥的文章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中午时间或课后我都会精心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带有图片或有卡通人物出现的小文章发给他们看,加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其间还可以认识到很多生词,遇到难理解的字句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二、创设开放型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思维会更加
敏捷,思路会更加开阔。开放师生关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平等、商讨的口吻跟学生对话,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课上老师讲解不对的地方,或有更好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疑惑的地方大胆提出来集体讨论、分析原因。打破以往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呆板而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如“要不,试一试?”“我相信你能行的!”
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时,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了解课文讲的内容,自己看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讲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在生活中看见过大熊猫?能跟我们讲讲你见到的大熊猫长什么样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吱吱喳喳地讲起自己在哪见过大熊猫,大熊猫有多大,长的什么样。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把学生们的思路拉到了课堂中,再联系到《在大熊猫的故乡》这课,学起就轻松多了,学生们听得也认真,发言踊跃,“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要保护大熊猫,爱护动物”。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敢于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感知、理解,从而懂得总结。
阅读使人进步。阅读使人的思维活跃。一个人终身离不开阅读。而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将方法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发表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倡创新,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