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思考

2020-10-04 来源:V品旅游网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思考

(发表于《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并获得优秀奖) 区域地理复习课是初中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可以说是大多数题目都和区域地理有关联,因此在地理教学及其地理高考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但是这种复习课的开展是以什么方式方法开展,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就其如何开展,还有好多问题存在:

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要始终贯穿,以学生自主看图、填图、绘图贯穿始终,教师以引导作用为主;将理论知识与地理图象紧密结合;在读图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学习方法的知道;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要多次重复出现,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和记忆分析。

现实的问题是初中区域地理内容较简单,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结论上,很难适应高考的需要,而高中地理在区域地理中相互联系感觉脱节,很难使学生从碎片地理知识中过度到整体的相互联系中,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感觉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感觉乱。 从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到,学习区域地理没有头绪,是自然地理的一大难点。尤其是通过熟练记忆后,却分析不出现实的现象和解决不了试题,把现象和理论联系不起来,造成了知识的达成度不够,给学生不小的压力和困难。根据此类情况,我想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来分析: 第一、《地球的运动》所见到的课本内容以及相关资料内容较少,并且把物理和数学比较理性的学科内容穿插到这里,使得文科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确困难,但是要解决实际现象问题却更困难。如对地方时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其变化规律,不但要从理论知识去了解,更多的还要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总结,可是学生对现实的观察能力比较淡薄,而且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也较差,造成了他们失去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兴趣。

第二、区域地理中关于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太阳辐射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的判读,及其这几条线的相互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单独并整体分析的时候,学生还能跟上思路去分析,但是如果将其放到一起并分析局部,学生的思路就乱了,分析时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往往给他们的学习思路造成障碍。比如下面的一道练习题: 上面的练习涉及了单独的等高线和等温线分布分析,相对简单一些,如果将其分布在具体的陆地和海洋地区,要联系当地的地形地势,当地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还要考虑到半球位置等等,学生分析起来难度加大,往往容易出错。

第三、学习世界总论部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世界的自然资源与世界的人种和居民等),即要把初中带有结论性的内容和高中带有分析影响因素、成因等理论联系起来,增强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始终在初中内容和高中内容之间来回穿插复习,并且在一个知识点里,既要补充初中和高中教学内容所没有的,还要把高中教学内容打乱,同时还要把一些高考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补充进来,还给培养区域空间概念和定位能力的形成形成难题。比如,在复习世界气候类型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气温、降水、天气、气候的基本概念,对于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变化图的绘制有所了解,其次就要了解地球大气分层、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然后要分析全球大气运动状况和对气候的影响(补充影响气候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等);最后总结气候类型并分析具体的天气状况(常见的天气系统),还要分析到在气候类型的影响下当地的自然景观(植被、农作物、动物、土壤情况等等)。而且要把全球的气候类型和区域位置分布对应,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加以记忆,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比较连贯,但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学完,学习过程比较漫长,空间概念与空间定位比较薄弱,造成学生前后联系不紧密,比较松散。

第四、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时,从自然地理到社会人文地理有一定的联系,并且从自然

地理的基本情况分析,联系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生物,来分析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分布和民族种族分布,再联系到工农业、城市发展布局等等,从几个重要的地区分析其他区域,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再从局部到整体,从点到面的复习。因此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定要有空间概念,熟悉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也要有分析问题的思路。可是对读图,识图学生还是比较薄弱的,对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表现的比较差。 对于区域地理的复习,是比较复杂和难度相当大的部分,这些问题是比较尖锐而且比较难解决的。当然还存在好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慢慢总结经验,点滴积累。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觉得复习这部分地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高二地理复习主要是针对高考来复习的,因此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和近年来高考考纲,制定每一个知识点的知识框架,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学习体系,让学生有学习的思路和联系。比如学习地球与地图学习知识体系:

地轴和两极

经线和经度 地球仪 地图 三要素 比例尺 纬线和纬度 方向

地球 类型 图例和注记 时区、区时和 形状 经纬网地图 日界限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地球日照图 示意图

其他图

地轴和两极

经线和经度 地球仪 地图 三要素 比例尺 纬线和纬度 方向

地球 类型 图例和注记 时区、区时和 形状 经纬网地图 日界限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地球日照图 示意图

其他图

(2)理解最基本的概念,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概念,给学生解释清楚,争取让学生对基本概念不是很模糊,而且反复不断的利用并强化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不论是初中知识还是高中知识,都要从最基础的开始着手,踏踏实实地进行复习,尽量达到一点就通,而且可以从最基础的知识中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熟练应用最简单的知识点,不论从书本的理论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可以联想到知识点,熟练应用,日积月累,达到学习的更高境界。

(3)建立区域空间概念和定位能力。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来看,对区域地理的考查一般都建立在区域位置的判断基础上。因为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个重要特征之一。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所以如何准确判断

所给的区域位置,成为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

A.建立空间概念。学习区域地理必须要有地理的空间概念,空间定位。比如学习世界地理就要熟悉世界地图,如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学习中国地理就要熟悉中国地图,如明确中国的海陆位置、陆上领国和海上相望的国家,陆上领国15个、海上领国6个。在理解的基础上,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特别是区域的典型特征。重视地理专业图类的学习,但忽视了地理景观图,在高考试题出现了地理景观图的考查内容时,也无法准确有效地从景观图中提取、分析解题信息,致使试题错解。因此熟悉地理景观图首先要知道图的名称,了解该图有关的背景材料,每一幅图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与教材之中,而是服务于特定的知识,有些景观图还有一定的文字说明。

B.掌握定位方法。学习区域地理就要掌握地理坐标定位,通过经纬网读出经度和纬度,可以通过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实地距离来计算经度和纬度;还要有海陆位置定位,看看大陆和海洋的分布位置,相对位置及绝对位置。还要注意到面积、轮廓、形状定位;典型区域定位,比如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还有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比如,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等等。

C、提高定位能力。学习区域地理一定要过图这关,从读图、说图、记图、换图、填图和绘图,来建立空间联想,并关注热点地区,将涉及到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等区域性问题,加以理解和应用。并且对比区域差异,抓住地图上的特征地物和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地理学科的原理之一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各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存在和发展的,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逻辑关系上要保持一致性,因此在讲解到一个知识点时,尽量把自己的讲解思路告诉学生,让他们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便于查找资料和做相关的准备,以及更好的复习,因此对一个知识点就要相互联系,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和解析。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地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点,应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知识储备来培养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轻松迎接地理高考。

D.建立区域地理空间概念的途径和方法。学习区域地理要对全球区域位置有重点的记忆,并且列表比较,绘制简单的地图和掌握海陆位置关系,有利于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4)反复训练不断总结归纳,从不同的多角度的练习题中提取知识的细节,往往在练习中能够得到不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并且还能够逐渐积累做题的思路。对每个知识点、每节课、每一次考试、以及每一次总结复习课,都要有详细的复习手记,并罗列出来,这样,在长期的复习积累中成绩才能不断的提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自己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不断从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尽量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体验,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考纲,把存在的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并经过讨论,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争取让过多的学生从中用更好的方法学到更多,来迎接高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