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文化

2023-02-16 来源:V品旅游网


历史文化:河南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素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称,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000多 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 ,且有“中州’ “中原” 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 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 和“中土’ 。河南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黄帝,老庄,仓颉,商鞅,陈胜,韩愈,刘禹锡,李商隐等。

饮食文化:河南菜属北方菜系,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豫菜特征。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 小笼包子原名灌汤包子,俗称汤包。其用料考究,制作独到,薄皮大馅,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风味特点和“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状令人倾倒,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汤类食品。常见于街上的早点摊点,其特点是微辣,营养丰富,味道上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胡辣汤的来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间,宫中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献给皇帝。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后来金军入侵,皇宫不保,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受逍遥胡氏之恩,遂将此方传授于胡氏。因此汤香辣味美,并为胡氏所经营,后慢慢被当地老百姓传称为“胡辣汤”。

武术文化:又叫功夫文化,素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河南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苌家拳、形意拳四大拳派的发源地。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全国129个武术拳种中,河南流行的就有40余种。

曲剧文化:豫剧的发展: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中原地区(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城。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明确记载,北宋东京开封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清朝乾隆年间,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的特点:豫剧根植中原、昂奋勃发的宏大气魄,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老少咸宜的表演风格,吐字清晰、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再者,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有头有尾,曲调诙谐欢快,所以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挑战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观众听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