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安排时间
试讲时间只有短短的 10 分钟,我们要抓住重点,主次分 清。 10 分钟试讲其实就是把大概 45 分钟的课程浓缩化,所以 你要在这 10 分钟内把重要的知识点讲清,不要追求完美,因 为 10 分钟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记得取其精华就可 以了。
2.引人入胜的导入
良好的导入会给考官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也可以增加你 整个课程的吸引力,所以做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让我们具体看 一下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导入方法:
(1)故事导入法
讲一个可以联系课程内容或者和课程相关的故事,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入课程内容。
(2)生活实例导入法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想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体 现了我们这堂课中的内容,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帮助学生理解。
(3)人物导入法
在文科教学中体现的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对人物背景, 历史事件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了 解。
(4)实验导入法
可以做一个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演示过程中,通过动 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 深学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5)表演导入法
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表演互动,对本 堂课的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加入互动环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是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定要设计互动环节, 而且至少应该有两处。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 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
注意:
1.试讲过于僵硬,表演痕迹重
这样就会让考官认为你是在背一个稿子,应付考试,而没 有真正将自己当作一名老师给学生讲课。针对这样的问题,考 生可在平时练的时候拉上三五好友或者家人充当学生,感触感 染一下真正给学生上课是什么状态,跟学生互动应如何表现。 进而再去练无生试讲,就会改善生硬的状况。
2.声音过大或过小,语调平缓
声音太大,显得很刻意。而声音太小又让人觉得很没精神, 更重要的是,过小的声音会让考官产生顾虑,坐在后排的学生 能否听的见?而语调过于平缓不易引发听者的注意,更凸显不 出重点。因此,适中的声音和顿挫顿挫的语调是试讲必必要做 到的。在平时,可用对自己的试讲录音, 并且反复的听一听, 在哪些地方需求加强。
3.背对考官讲话
1
我们都知道,教资试讲是无生试讲。 但是, 我们要假设在
座的考官是我们的学生,而无论是考官还是学生,背对其说话 都是不妥的行为, 也是很多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对此,可以 在板书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或小任务,这样的小举动也会给 考官留下好的印象。
4.重难点不突出
我们都知道, 10 分钟的试讲不是简单的讲 10 分钟的课, 而是正常课堂的一个缩影,需求全面且重点突出。而有的考生 往往是走一个流程。认为只要教学四部曲走完就可以了。这样 难免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的重点。对此,平日练时就要注意 教案的把握。要在写教案的时候就明白自己的重点是什么,并 且板书也要有提早的设计,这样就会避免走进程,而忘记自己 的重点是什么。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1.题目:讲课题目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本节课主要的授课目标,需要学生达到 的基本能力。如读准、认识、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何种方式来完成何种教学目标。如 通过探究研究,提高学生对修辞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研究,在情感价值上要 求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和提升。如研究生活的积极态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堂课使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类似于知识与能力。 如读准、认识、 精确书写生字, 相识词语。
难点: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可是难度稍大的知识。 如运用排比造句。
4.教学方法
直接写出讲课方法,无需阐述。如讲述法。5.教学进程
(1)导入
2
(2)新授(该部分学生可根据自己本性化的讲课思路,进行
调整)
①一读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理 解大意;(古诗类需加上释题及作者介绍环节)
②二读分段或分脚色朗诵。找出每段写作特色或情感,注 意朗诵节奏与情感表达,古诗意象均可;
③三读团体欣赏,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抒**感。
(授课进程注意互动,可以采用分组、辩论、脚色扮演以 及其他形式进行)
(3)总结
通过提问总结课程
(4)作业布置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注重施展学生的主动性。
(5)板书设计
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板书。
6.教学反思举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小学语文《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 6 个生字,精确读写“锻炼、枯 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 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检 验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 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原理, 并能够将这些原 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3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 探讨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 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联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 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 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诵课文,师强调易错字: “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种树人是怎样 种树的?
过渡语,同砚们,通过欣赏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砚 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 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 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砚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 的来浇水时, “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相识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缘故原由之后, “我”为 何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 总结)。
4.请同砚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何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 发言。 (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目前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 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砚们, 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研究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
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 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 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 ###################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比尾巴》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 《比尾巴》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 11 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 2 个偏旁; 会写“长、比”等 4 个生字和竖提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了解 它们尾巴的特点。
4.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5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义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2011 年版)》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 作为主要资料,同时充分使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 方法,力求识用联合。 ”因此,在识字进程当中教给学生识字 方法,创造各种形式,注意在复现中巩固。
一年级学生的起始欣赏,重在培养兴趣,激活他们的心灵, 让他们在欣赏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欣赏。因此, “朗诵” 是他们进修欣赏的重要方式。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的锻炼为主 线,指导学生读好问话的语气。
1.采用游戏导入法、情景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 2.以读代讲,读中 自悟自得。 3.指导书写,采用教、 扶、放联合使用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进程
(一)新课导入
1.做摸一摸的游戏。
师:同砚们,目前我们来做个摸一摸的游戏,看谁的反应 快。摸摸你的头,摸摸你的眼,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 摸摸你的尾巴。
生:我们没有尾巴。
师:人不需求尾巴,所以退化了。想一想什么有尾巴? 生:有些动物有尾巴。
6
师:谁知道哪些动物有尾巴?生:公鸡、老虎、孔雀 ……
今天,动物王国特别热闹,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 比什么呢?它们要比尾巴。
2.出示课题,研究课题中的生字。
(1)教师板书“比尾巴”,学生观察并记忆字形。
(2)指导读课题,强调“巴”字读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置身于 活动中,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二)教授新课 1.初读课文,进修生字。
(1)范读课文。
在比尾巴大赛中,哪些动物得胜了?它们的尾巴什么样?你 们听老师读了有趣的小童谣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课件出示本课认读字,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生字,边记 读音。
学生自查认读字掌握情况。
(3)同桌互读互查认读字。教师巡视,相识认读字掌握情 况。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识记生字。
①课件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小老师领读、开火 车读。
②使用汉字规律识记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巴、 把”。
课件或卡片出示生字“巴”,学生齐读。这课哪个生字里有 “巴”?(把)
课件或卡片出示生字“把”。谁来说说,怎么记“把”字?
7
小结:我们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字,也可以叫做“加 一加”。
③课件或卡片出示生字“公”。
生研究生字“公”。认识新偏旁“八”,强调撇低,捺高,撇、 捺要分家。认识新偏旁八字头。
④课件或卡片出示生字“短、兔”。
⑤用“几个字合在一起组成新字”的方法识记“最”。
(5)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以下词语:比尾巴、长短、一把伞、 最都雅、公鸡、兔子。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读课文。
这些生字朋友回到课文里了,你们读读课文,要把字音读 准了,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找一找这课有几小节。
【设计意图】联合学生年岁特点,归结多种识字方法,有 利于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进一步感触感染故国汉字的无 限魅力。
2.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课一共有几小节,你们用手势透露表现。(四小节)
(2)请四位同学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记在比尾巴大赛
中,哪些动物获胜了?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说说哪些动物在比尾巴大赛中 获胜了。
3.朗诵课文,感悟相识。
(1)朗诵感悟第 1 、二节。
①朗诵感悟第一节。
A. 自由读第一节,找找这节有几句话,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想想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B.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8
指导:这节用了三个问句告诉大家这场比赛的内容,读的
时候要用问的语气把它们比赛内容读清楚。先听老师读。
师范读,生齐读,指名读。
②朗诵感悟第二节。
A.指名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注意听比赛的结果。
B.指名说比赛的结果。总结:长、短、一把伞。
你们看看图,想想松鼠的尾巴像什么伞?(降落伞)
这里有一组反义词,说出了两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恰好相反, 谁发现了?(“长”和“短”,说出了 XXX 和兔子尾巴特点恰好相 反。 )
C.指导朗读第二节。读这一节要把动物尾巴的特点读清楚。 指名读、齐读。
D.男女生用问答的语气对读第 1 、二节。
(2)朗读感悟第三、四节。
①第二次比赛开始了,我们接着观看比赛。
②学生自学第三、四节。
提自学要求:你们小声读读第三、四小节,找找比赛项目 和结果。同桌互读互说。
③集体交流。
指名读第三、四小节,说说比赛项目和结果。总结:弯、 扁、最好看。
④通过对读,进一步感悟相识。
让我们通过有语气的朗读让大家知道这场比赛项目和结果。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读书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指 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
4.练背诵课文。用问答形式练背诵课文。
9
(1)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当主持背第 1、三节,你们当裁 判背第二、四节。
(2)男生问,女生答。男生当主持背第 1、三节,女生当裁 判背第二、四节。
(3)女生问,男生答。女生当主持背第 1、三节,男生当裁 判背第二、四节。
(4)齐背。请大家一边拍手一边背。
5.拓展延伸。
(1)做找尾巴的游戏。课件出示没尾巴的动物图和它们的 尾巴。
(2)看图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用处,教师随机评价。
(3)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小动物图片,说说它们的尾巴是 什么样的,有什么用。教师随机评价。
(4)试着编儿歌。
谁的尾巴能拨水?鱼儿尾巴能拨水。
谁的尾巴能赶蝇?老牛尾巴能赶蝇。 谁的尾巴能再生?壁虎尾巴能再生。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探讨自 然科学和搜集资料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6.指导书写。
(1)课件或在黑板上出示生字卡片: “长、比、巴、把”。
(2)读带田字格的字。指名读、齐读。
(3)学写“把”。
让学生自己观察“把”的结构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 XXX 写,强调“把”中的巴字要低于 提手旁的横。
学生描书中“把”的笔顺,再照样子写三个。
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随时纠 正写字姿势。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评价。
(5)指导书写“长、比”。
【设计意图】老师重点指导“把”字,然后充分发挥学生写 字的自主性写好“长”“比”两个字。在评价中培养学生把字写规 范、端正、整洁的能力。
(三)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在动物 XXX 玩得可真高兴,亲眼观看了一场 有趣的比赛。希望你们课后观察一些小动物或收集一些小动物 的图片和资料,看看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课下 讲给你的小伙伴听。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同砚们,我们巨大的故国江山如画,风景秀美。山有 奇山,水有秀水,在故国浩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出格,它的 山水极为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都会 受到触动,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吗?(板书:桂
林山水)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修第 2 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 略那的艳丽山水吧!
师:请同砚们打开课本第 6 页,自由朗诵一遍课文,把你 认为优美的词句画下来,好好体会。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句子。
师: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天然段—— 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世界。 ”我 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哪位同学知道“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11
生: “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师:回答的很好, (板书:甲天下)“甲”就是“第一”的意思,
“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 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我瞥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从没瞥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好,请坐。同砚们考虑一下,既然作者荡舟漓江,为 何要先写大海和西湖呢?
生: 写大海和西湖是和漓江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
的美。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作者先写大海、西湖是为了更 加突出漓江水的美,那么漓江水有多美呢?(板书:水)请大家 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师: 哪位同学找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位同学你说。
生:静、清、绿。
师: (板书:静、清、绿)找的非常准确,你把这句话带着 感情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漓江水的美。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 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瞥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 的好像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读的很好。这句当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生:用到了排比和比方。
师:对,无瑕的翡翠。 (板书:翡翠)上节课我们已经进修 了本课的生字词,哪位同砚来说一下翡翠的意思?
生:非常绿的玉。
师:对,那么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板书:无瑕)
生: 没有斑点的玉。
师: “瑕”是玉上的斑点, “无瑕的翡翠”就是没有斑点的玉, 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比喻漓江的水,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绿。 在这句话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没学过的标点符号:分号“;”。
板书: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同学们齐 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在感受美丽的漓江水的同时,领悟一 下分号的用法。
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 不到它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 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 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2
师:同学们读的越来越好了,听起来已经感受到漓江水的
美丽。那这段中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看到一道道水纹,才感觉得到船在前进,说明了漓江 水的“静“。师:回答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第然 段,在读的同时, 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字词,看看这一段 的句式,写作方法和第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 (自由朗读第三段)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 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 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
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同学们读完了么?生:读完了。
师:好,先来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这一天然段和第二 天然段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这位同砚你说。
生:这一段的开始同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写到了泰山, 香山,然后突出了桂林山的与众不同。在描写山的特点的时候, 同样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桂林山“奇” 、 “秀” 、“险”的特点。
师:回答的真棒,不仅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还回答 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同学们掌声送给他。同学们带着感情 齐声朗读一下第然段。 (板书:奇、秀、险)
生: (齐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 游览过红叶似火的 香山, 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 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 想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回答的很正确,作者用排比的手法, XXX 出了漓江 水静、清、绿的特点,同时用到了比喻来突出了漓江水的绿。 把漓江的水比作了什么?
生: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同砚们,课文的第二、三天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水, 桂林的山,在读这两段的进程当中,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生 1:我也想去那看一看!
13
生 2:写的很美,读的时候,仿佛我们已经在桂林游玩似 的。
师:概括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感受就是—— 如临其境。作者
在描写桂林山水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山水 水写的活灵活现,让我们感觉身临其境。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仿 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上几句话呢?拿出你们的练本,看着课本中 的插图用“像 …… 像 …… 像……”写上一段话。
生:写句子。
师:同砚们写的都很不错,我来读一下这位同砚写的句子 ——桂林的山真是形状万千,有的像艳丽的仙女,有的像拿着 手杖的老翁,有的像献桃的山公。这位同砚写的很好,我们要
学会这样的描述方法,在今后的写作傍边加以使用。下面请同 砚们自由的朗诵一下第四天然段。
生: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 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同学们读完了么?谁来说说最后一段描绘了什么?
生:描绘了桂林山水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师:这一段既写了山,又写了水,山水交相辉映,山间绿 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舟行碧 波上,人在画中游”。同学们,这一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画中游)?
生:首尾呼应。
师:对,我们快速的浏览一下全文,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 篇文章是用什么结构安排材料的?这位同学你说。
生: “总— 分— 总”的结构方法。
师:对, 课文开头写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 然段分 别介绍了桂林的水,桂林的山,文章最后写了荡舟在山水间的 感受。全文用了“总— 分— 总”(板书: 总,分,总)的结构描绘 了桂林的山水。同学们,桂林的山水美不美?
生:美!
师:真是“桂林山水甲世界”啊!同砚们,这节课就到这里,
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