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3-11-16 来源:V品旅游网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与对策

作者:彭卉

来源:《市场观察》2019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步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国家对其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事业单位必须认真审视自身发展困境,加快攻克发展难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二者保障了事业单位开展相关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预防财务风险、强化内部管理控制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事业单位当前在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作者的实践管理经验给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然后论述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方法,希望能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主要问题表现

一是事业单位人员缺乏预算管理相关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其管理职责主要在于财务部门,过程中缺乏其他部门参与,使预算在编制或执行环节与各部门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导致预算计划难以有效实施,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究其原因在于单位领导者预算管理意识不强,未针对各部门明确进行预算管理任务分工,缺乏项目管理思想等。二是没有正确运用时间价值[1]与现金流量,这两个概念是财务管理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却出现与理论相违背现象。如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较少,但又在一定时间节点分配资金流量,客观上不符合经济规律,也是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预算松弛而产生期末大量应急消费的根本原因,长此以往,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三是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完整性,与单位管理实际结合不紧,不符合以收定支的管理理念,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手段相对单一,频繁的调整和追加预算,甚至照搬企业预算管理体系,脱离了事业单位的管理实际;四在教育设施改造及经费管理方面把关不严,采购固定资产随意性大,导致预算超支;不注重资产维护,产生大量折旧维修费用,经费使用缺乏严格审核监管,而上级部门对此的惩戒亦不够严厉,致使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导致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管理工作规范、公开、透明度缺乏,实际工作效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五是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从业人员的预算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缺乏协调配合意识,操作流程不规范,导致管理效率较低。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除单位领导对绩效考核重视不足外,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还存在以下缺陷:未与预算管理充分结合,使绩效考核缺乏客观评价依据;将绩效考核简单等同于从业人员工资发放标准,忽视了其在提升单位资金利用率、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预防单位财务风险,实现社会公益性服务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过程监管、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备,导致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现象;考核指标维度相对单一,缺少量化规范的考核标准,财务指标居多,缺少社会满意度、服务水平等非财务指标的考量;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评价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单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事业单位体制影响,从业人员对绩效考核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政府对此又缺乏必要的干预和引导措施,导致考核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执行效率不高。再加上考核制度配套建设不完善,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绩效考核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二、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预算管理层面

首先,事业单位领导要加强自身对预算管理的认知,牵头组织开展相关的理论及实践学习活动,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加强管理内控,明确管理责任分工。其次,要形成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2],制定一套标准化预算管理程序,科学运用零基预算、动态预算等多元化预算编制方法,严格预算计划编制的审核流程,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然后,要构建合理有序的预算执行分工合作机制,通过加强预算执行内控,保障预算管理措施有效执行;通过加强监管控制,强化预算管理内控约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预算管理人员要对单位资金的使用票据进行核查,完善大额资金的集中讨论制度,定期检查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形成动态的预算监管机制;对资金的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收入與支出,确保其处于正常的控制范围之内;同时,要将预算与决算情况及时向社会公示,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障预算管理成效。最后,要提高单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在加强基础财务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积极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熟悉不同部门的管理特点,为预算的科学编制与有效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二)绩效考核的优化策略

优化绩效考核主要是从项目、部门、单位三个方面着手,考核方向包括收入、支出、过程控制、实施效果等,考核要满足公平性、效益性、经济性以及效率性四个原则,要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状况;要在充分掌握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趋势的前提下,构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体系的建设具体包括绩效考核目标的设定以及指标的设计两个部分,注意考核目标要与单位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指标设计要全面客观、主次分明;组织部门集体讨论,对指标进行修订和补充;把控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保证指标体系覆盖全面、表达合理;设定考核标准,以目标值或平均值作为考核依据,量化具体的考核指标,将结果分段呈现,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向;确定考核模

式,组织专家评审、部门成员委派以及专门的绩效考核人员进行综合评审,保障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加强部门协作,强化绩效考核意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项目支出绩效考核评价为例,事业单位需明确考核对象,针对考核对象所提交的项目报告对其真实性、可靠性进行严格审核,结合上级下发给各部门的项目目标计划,细化工作流程,比对执行效果,对表现优良的予以嘉奖,并给予一定的项目奖金,对与预算计划产生较大偏差的项目深入分析偏差原因,并组织有关部门讨论制定有效的纠偏措施,保障绩效考核反馈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

预算管理以财务资金使用为主线,而绩效考核则更多是为了调动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者有效结合能够促进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将预算管理与单位业务内容紧密结合,实现单位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精准性。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结合,首先要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找出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分别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在做好各部门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把握差异性[3],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促进横向交流,加强内部控制,利用两种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框架。在该框架下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分别就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方向将目标分解,落实目标管理责任,精细化各项管理流程,促进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以此強化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联系。事业单位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完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强化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各部门要及时上传部门预算管理等相关信息,财务部门结合这些信息来进行预算编制,同时更全面地掌握预算控制与执行情况,以便开展相应的绩效考核工作。以某教育结算中心为例,财务人员可通过结算中心系统与各学校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连接,实时准确了解各个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的人数、教学活动经费使用情况等,与指标计划进行比对,发现并处理好异常情况,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可靠数据的同时,也为下一时期学校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编制依据,极大提高了单位的预算及绩效管理的效率;其次,加强二者的统筹与协调,充分发挥部门之间联动效应,对预算编制、执行到反馈评价的预算管理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构建一体化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事业单位管理特点,将预算考核指标分为过程控制指标、管理效率指标以及经济效益指标三大类。各类细化指标的设定要征求各方意见与建议,尤其是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还需着重考虑其社会效益指标;然后要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监管,保证各项管理活动合法、合规开展,有效规避内部腐败行为,形成良好的内控约束,保障预算及绩效管理的权威性;要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改变事业单位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式,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度,重点关注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促进收支实现平衡。另外,在明确岗位权限后,按照预算责任目标落实效果,对岗位及部门进行绩效考核评价,保证考评结果的科学性。最后,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优化预算管理流程。预算管理也要以实现绩效最大化为目标发挥管理作用,二者相互制衡,互相促进,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维持稳定持久运行两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通过前者所了解到的数据为后者提供参考依据;后者实际上就是对前者的管理效果进行客观的反馈与评价,能够更好地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二者共同发挥作用,缺失了任何一方都无法保障互相之间作用的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充分结合,二者虽然归属部门不同,管理内容也有较大差异,但只要找到恰当的衔接点,就能发挥二者协同作用,实现部门联动,最大程度上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敏.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与对策[J]. 财会学习, 2018, 203(29):36-37.

[2]黄磊.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纳税, 2018(5): 114-114. [3]牛利军.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师, No.344(10):88-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