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人为本——论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员的有效激励

2023-02-10 来源:V品旅游网
6o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5 以人为本 论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员的有效激励 刘建军 摘要:关于人的激励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中人 人口中道出一声真诚的谢意,对员工而言比加薪、正式奖励更有 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断给予员工认可产生的激励远比单纯 的物质激励有效的多,所以这是激励环节最重要的一环。 员的激励问题更加突出。通过一系列的人性化管理,给予员工 不断认可和真诚的赞美,适当的授权和给予员工领导角色,并实 施团队学习与集会休假等集体活动及建立企业严格的奖惩原 则,来进行有效的激励。 关键词:有效激励;奖惩原则;团队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o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43—1027/F(2009)5—060一Ol 作 者: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人事处处长;湖南,长 沙,410007 人员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要素,而关于人的激励问题由来已 久。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始终保持 热情,才能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现代管理科学,若从泰罗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算起,已走过9O多年的历史。 回望这近一个世纪的管理学发展,可归结到一条随人的角色不 断变化而不断改变激励模式的轨迹: 以泰罗和法约尔代表,将企业中人看成是受利益驱动的“经 济人”; 以梅奥为代表,将人看成不仅追求金钱的“社会人”; 以马斯洛为代表,将人看成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以麦格戈雷提出的x—Y理论及此后的超Y理论为代表, 将人看成“复杂的人”; 以w-大内的Z理论为代表,强调“众人”的重要性; 以7O年代戴维斯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为代表,强调“组织中 的人”特性; 而8O年代公司文化兴起后,开始注意企业人作为“文化人” 的存在; 9O年代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盛行,以系统的思维认为人 是形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见,现代管理理论中人的角色由无思想无感隋的简单个 体,逐渐地向有思想有感情能进步的非常复杂的个体转变,人的 激励方法也是愈发的多样化。 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呢?关键是以人为本,可运用以 下方法: 一、给予员工不断认可和真诚的赞美 有效的激励方法有很多,给下属提职加薪固然是必不可少 的手段,但偏重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激励方法有时来得更加 有效。 杰克・韦奇说:“我的经营理论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 己的贡献,这种贡献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数得清。”当员工完成 了某项工作时,最需要得到的是上司对其工作的肯定。实际上, 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并非难事。对员工进行话语的认可,或通过 表情的传递都可满足员工被重视的需求,从而收到激励的效果。 真诚的赞美也是认可员工的一种形式。在恰当的时间从恰当的 二、适当授权和给予员工领导角色 授权可让下属感到自己与众不同,感到自己受到上司的偏 爱和重用。在此心理作用下,被授权的下属自然会激发起潜在 的能力,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在特定条件下,可给员工一个临时的领导角色,不仅可有效 地激励员工,还有助于识别未来的备选人才。通过组织培训会 议发挥员工的技能,并让其中一名员工领导这个培训;当某位员 工参加外面的研究会后指派其担任培训会议的领导等都是不错 的方式,还可考虑让员工领导一个方案小组来改善内部程序。 这些措施都可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自我成就感,更努力地投入企 业的工作中去,产生更强的企业归属意识。 三、团队学习与集会休假等集体活动 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按照彼得・圣吉 的定义,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 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和公司聚会等集体活动可增强团队的凝 聚力,有助于增强团队精神,最终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营造积 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形成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另外可举办集体活动,如中秋晚会、员工生日聚餐、团队庆 功会等,这些都可将员工聚到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再将这些 活动通过图片展示、DV摄制等手段保留下来,放在公司的阿站 上,让这些美好的回忆成为永恒,时刻给员工团队归属的激励。 四、建立企业严格的奖惩原则 考核和奖罚是企业管理长盛不衰的话题。对于企业,如何 考核员工业绩,奖励谁、惩罚谁,关系到如何向员工昭示企业的 价值标准;对于员工,企业如何评价自己,奖励谁、惩罚谁,关系 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今许多企业之所以 无效率,员工普遍无激情,企业缺乏活力,归根到底是由于其员 工奖罚制度有问题。拉伯福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就是: 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建立起符合企业根本利益、明 确的价值标准,并通过奖罚手段的实施明白地表现出来。“火炉 效应”是为了树立警示与威信,但更应有另一种与之对应的奖励 规则,让员工可清晰看到奋斗的未来收益,这也是激励的手段。 古有“望梅止渴”,可以说,允诺的目标比即得的目标更具激励 性,不断地实施这一过程会起到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凡禹,《超常思维的修炼》[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l999 [2]姜伟东,《学习型组织》[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柳玉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