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河南普高测试]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读书无用论”“一毕业就失业”“一人上学,拖垮全家”等说法,得到一些人的认同,认为读书是无用的。由此可以看出( )
①不同的立足点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②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③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 ④一定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读书无用论”的种种说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故选③,舍去④。“读书无用论”的种种说法,体现了①,②与题意不符。
2.[2017·安徽安庆模拟]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首联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千古长叹,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千百年来警示和激励着人们不停地探索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此诗因此终成千古绝唱。从哲学角度看,“成与败”的转化警示我们( )
①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做到勤俭和戒奢 ②明辨是非,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③加快改革,不断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④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成由勤俭败由奢,警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做到勤俭和戒奢,故选①②。③④与“成由勤俭败由奢”无关。
3.[2017·河北衡水模拟]几个世纪以来水利工程闻名全球的荷兰,历经水患,治水理念发生了不断的变化。从“填海造地”到“还地于河”,荷兰人给河流更多空间,与洪水和平共存,化解了人与洪水之间的冲突,减轻了洪水带来的灾害。荷兰治水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①要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促进作用 ②根据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调整政策理念 ③要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正确理解社会意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历经水患,治水理念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启示我们要根据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调整政策理念,故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从‘填海造地’到‘还地于河’,荷兰人给河流更多空间,与洪水和平共存,化解了人与洪水之间的冲突,减轻了洪水带来的灾害”启示我们要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排除;④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4.[2017·福建漳州八校联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
1
满分:100分
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
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思想认识属于唯物论或认识论,①不符合题干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②不合题意。③④正确切题。故选D。
5.[2017·湖北七市联考]历史的撰写权也许是政治中的最高权力了,因为后人永远无法完全经历以前的生活和感受,他们对过去的一切只能依赖历史书籍的折射,历史材料的取舍、裁剪、编辑、评论都能极大地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历史塑造了人们的意识,历史左右着今天的判断。这表明( )
①历史编写受撰写者政治倾向等因素影响 ②社会历史观不完全是对历史事实的如实反映 ③人们对历史真相不可能形成一致的看法 ④作为上层建筑的历史观会左右社会发展进程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要端正思想,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人民是可以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的;历史观是不能左右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排除③④。历史塑造了人们的意识,历史左右着今天的判断,体现了①②。
6.[2017·广东深圳调研]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取代“立案审查制”以来,公民诉权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打官司”变得更加便利。立案登记制改变过去“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将更多的社会矛盾纳入法治渠道解决,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由此可见(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立案登记制的改革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③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立案登记制度改革调整和完善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立案登记制度改革,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故排除①④。②③是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哲学依据。
7.[2017·烟台期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之所以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与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答案 C
解析 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因为人民群众利益是我们党最高的价值标准,②④正确;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③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排除。
8.[2017·河南百校联考]旧的户籍制度是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主要根源。目前国务院已经相继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以及调整城市规划标准等政策意见,这将促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唯物史观看,上述改革( )
①通过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就是要完善经济基础,调整人们利益关系 ③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作出正确价值选择 ④就是遵从群众的意愿,破除旧体制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户籍制度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其目的是解决城乡分割的问题,①正确。上述改革可以完善经济基础,但“就是要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户籍制度改革是要解决城乡分割问题,②不选。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③正确。改革是尊重社会规律的必然选择,不是按照群众意愿,④说法不准确。
9.[2017·浙江绍兴模拟]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新增劳动力供应紧张、社会抚养老年人口成本上升等问题,这制约着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目前,国家已将“一孩”政策先后调整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这是由于( )
①要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 A
解析 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舍去①。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在完善上层建筑,而不是完善生产关系,舍去③。②④是调整人口政策的哲学依据。
10.[2017·山东潍坊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从唯物史观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 )
①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体现 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③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的重大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不选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故选②③。①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无关。
11.[2017·陕西咸阳模拟]《贞观政要》卷一《君道》记载: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选项与这句话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②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③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 ④其身正,不令而
3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的意思是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蕴含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性的观点。④蕴含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③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与题干材料蕴含的哲理相近。
12.[2017·湖北武汉调研]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排除②。脱贫的时间紧迫,要有紧迫意识,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观点错误。①③正确切题,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7·广东中山模拟](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戏曲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戏曲主题仍然是“才子佳人,王侯将相”,严重偏离了青少年的文化需求。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创排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用戏曲演绎中华美德故事。让观众伴随艺术进入到中华美德的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其中《木兰从军》传递的是花木兰骁勇善战、孝老爱亲的故事;《岳母刺字》则讲述了岳母训教岳飞要以国家为重的故事;《带着妹妹上学》讲述了当代青年洪战辉面对家庭重负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年轻女孩徐秀娟爱岗敬业,不惜牺牲生命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目前,该系列剧演出过百场,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观众逾3万人,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创作和演出中也提升了艺术素养和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说明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2)假如某校即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请你拟写两条宣传语。
答案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华美德主人翁的故事为戏曲创作提供了素材,是文艺创作的基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师生通过收集素材、创排戏曲等方式,直接创造了道德建设的精神财富。
(2)品校园生活,尝戏曲文化;走进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重温时代经典,畅想戏曲之声。
解析 第(1)问要注意设问的切入点“社会历史的主体”,依据材料中“用戏曲演绎中华美德故事”这一关键信息,调动和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知识,用清晰的层次,紧扣
4
材料展开论证。第(2)问要围绕“戏剧进校园”这一主题,联系社会生活知识,拟定具有鼓动性、引导性的标语。
14.[2017·河南天一联考](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曾几何时,学会一门手艺就是一辈子吃饭的门路。几千年来,祖先给我们留下无数让人惊叹的手艺。而随着时代发展,许多老手艺已经渐渐消失了,只留在记忆里。
记忆中,爆米花是一道流淌的风景线。一个简易的小火炉、手摇吹风、旧式葫芦形的铸铁炒锅中间粗两头小,一头还连着一块压力表、自制的长筒麻袋„„那个年代,爆米花很受欢迎,每当师傅来家门口做爆米花,一大群小孩都会前呼后拥地跟着。“嘭”的一声巨响,随之飘来的是淡淡的麦香味儿、米香味儿和蚕豆香,于是不由得加紧脚步,也去凑个热闹。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传统的爆米花,已经被高压锅炒的新型米花所代替,传统爆米花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那个清贫而节俭的年代,手艺人就是手变万化的魔术师,给了孩童和生活无数的欢乐。然而随着物质的繁荣,在“传统”和“现代”的竞争中,老手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也许它们成了现代文明的弃儿,但却屡屡敲打我们的内心。
老手艺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呈现,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情感,甚至宗族间深厚而绵密的传承。虽然人们自身也在古老与现代的文明撞击中作着无奈的选择,但是那些手艺依然被我们眷恋和守望。
(1)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解读“也许它们(老手艺)成了现代文明的弃儿”。 (2)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就如何保护老手艺提两条建议。
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手工艺品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老手艺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在现代文明冲撞下,老手艺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从政策扶持、资金落实和人才培养上给予大力支持。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迎合大众喜好,给老手艺不断注入鲜活的元素与活力。(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问,可将问题转化为:为什么老手艺成了现代文明的弃儿,调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紧扣解读的信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联系社会生活,调动相关知识提出建议。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