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67期 |If缸j‘. ‘ 2016年1 1月f上)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ilects Nov 2016(A) 试论清代“两湖分闱”对湖湘人才崛起的影响 王文琴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DOI:IO.16871 ̄.cnki.kjwha.2016.11.073 摘要“两湖分闱”是清代湖南历史上重要的一个事 一点感想,不当之处,望各位方家指正1 件,在此之前,湖南学子都要到千里之外的武昌参加科举 1两湖分闱始末 考试,长途的奔波客观上制约了湖南学子科举的成绩。经 “两湖分闱”是指清代湖广行省中的湖南、湖北两个 过湖南多位学子和地方官员的长期请求,清政府终于在 地区分别进行科举“乡试”的历史事件。清代士人在应科 雍正二年实行“两湖分闱”,湖南终于可以单独设置科举 举以求功名的路上,要经过考取生员、举人和进士这三个 考场。以此为契机,湖南地区的读书之风日盛,书院大大 步骤,通过生员考试后会被称为“童生”或“秀才”,而 发展,科举成绩取得巨大发展,为湖南地区的社会全面发 后两个考试阶段则分别被称为“乡试”和“会试”,是读 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清代中期后“船山学说”的 书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考试阶段。 传播,使湖湘士人更具“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走出了 “两湖分闱”主要缘于清代初期沿袭明朝lEtS0,以武 一代又一代影响中国命运发展的人才群体,蔚为壮观。 昌(今武汉)作为举行乡试的考场,广大湖南士子需要到 关键词 两湖分闱科举书院船山学说 武昌参加乡试,在落后的交通条件下,浩渺的洞庭湖就成 On the Influence of Qing Dynasty’s”Separated Exami- 为应试举子们必须跨越的天险,恶劣的自然条件客观上影 nations of Hu’nan and Hubei”on the Rise of Talents in 响了湖南地区考生取得好成绩,湖南的中式人数长时间内 Hu nan|l Wang Wenqin 远少于湖北。这引起了湖南士子的强烈不满,为了能够发 Abstract”Separated examinations of Hu’nan and Hubei”is 挥自身才能,他们强烈呼吁两湖南北分闱,纷纷请求在湖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Hu’nan in Qing Dynasty. 南建立贡院,单独举行乡试。 Before this event,candidates of Hu’nan had to take the impe- 对于湖广内部两省分开考试的呼声,经历了一个“自 rila examination in Wuchang which is a thousand mile away, 下而上”的长期过程,中间多有曲折,但经多方努力,终 and the long trip objectively affec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于使朝廷下决心解决此事。 candidates.Thanks to the repeated requests of many candidates 桂阳举人郭远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向朝廷上 and local officilas of Hu。nan,the Qing government implemented 《呈请南北分闱文》,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两湖分闱陈 ”separated examinations of Hu’nan and Hubei”on the second 请的文献。除郭远之外,湖南士子请求分闱的呼声一直没 year of Yongzheng,and Hu。nan could eventually arrange the 有停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在康熙四十四 imperial examination independently.After that,the academic 年、五十二年、五十五年等时间里,多位士人上书言及“分 circle of Hu’nan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laying a solid 闱”之事。众士子普遍认为本省考生之所以在湖广乡试中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nan. 缺乏竞争力,主要是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在古时落后的交 Key words separated examinations of Hu’nan and Huhei;im- 通条件下,长途的艰苦跋涉,湖南士子误考竟是常事,即 perial examination;academies of classical learning;Chuanshan 使能够进入考场,也会因为身心俱疲和路途无法良好复习 schOO】 而影响发挥,无法取得好成绩,长久以往,直接影响了湖 南地区读书人的向学之心,出现了“近科以来,赴闱者视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隋唐 从前又加少矣”的场面,更加影响了整个湖南地区的发展。 时期创立开科考试的方法之后,便为历朝所沿用,直至清 正是看到这样的客观困难,湖南的地方官也通过上 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无数士子穷极一生的追 书,积极向朝廷争取在湖南单独设置乡试考察,尤其是康 求便是金榜题名,因此,科举考试的实施对于每一个读书 熙朝的三任湖南巡抚赵申乔、潘宗洛和李发甲,虽多有驳 人都至关重要,而一个地区也会因为成才士人的多寡影响 回,仍不断上奏朝廷,力陈两湖南北分闱,为两湖分闱奠 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湖南地区就曾因为科举 定了良好的基础。终于在雍正元年,清廷下诏允许湖南设 考场长期不在本地区,直接影响了湖湘人才的培养和地区 立贡院,单独举行乡试,而且增加中式名额,湖南社会各 发展,直至清代雍正年间实现“两湖分闱”后,湖湘精英 界长期盼望的两湖南北分闱终于实现。广大士子终于可以 方才大量涌现,走上更高的舞台,乃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就近进行考试,博取功名,由此更加发奋读书,十年寒窗 进程。在此,本文就“两湖分闱”对湖湘人才崛起的影响,谈 以求“卖与帝王家”,可以说,“两湖分闱”对于后世湖湘 作者简介:王文 199(卜=妆,山西新绛人,湘潭大学哲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161 文艺传媒 人才群体喷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幅悬挂于岳麓书院大门的 对联,是湖南清代人才崛起的最好写照。随着“两湖分闱”的 深入实施,湖南读书人的“入仕”之路变得更加宽广和轻 松,自此而起,读书之风成为风尚,一时间各路人才蜂拥 而起。由此可见,“两湖分闱”对于后来湖南地区后世的 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勃兴以及读书人步入庙堂 参与国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分闱”之事首先是免除了湖南士子千里赶考的辛劳 和风浪之险,还节省了普通士子的经济开支,使更多的读 书人可以安心读书,复习时间也更充裕,客观上促进了考 试成绩的提高。这从分闱后湖南科举成绩跨越式提升的成 绩,可见端倪。 二则“分闱”后,朝廷确定了湖南乡试中举的名额,这 拓宽了湖南士子的入仕之路,鼓励了读书人的积极性,读 书成为很多人出人头地的首选方式,读书之风日盛。据《清 朝文献通考・选举考》记载:自“南北分闱”后,议定湖 北中式50名,副榜10名,湖南49名,副榜9名,武举 名25名,从此遂成定制。湖南地区终于有了可以和其他 地区基本相当的科举考试名额,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故 而湖南的读书人可以说是普天同庆。史书记载:自雍正二 年湖广南北分闱后,湖南“遂家置诗书,人怀铅椠,下至苗 猛子弟,争趋向学,庠序盈门,萃萃俎豆,实人文极盛之时, 万世太平之象也。” 两湖分闱实际上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影响,便是促进 了书院的发展,由此而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清代中后 期湖湘学派和人才群体走向全国。以“岳麓书院”为代表 的湖南书院,在湖湘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文化地 位。清代湖南书院鼎盛,“康熙、雍正年问,政府对书院 进行大力支持和鼓励,政府通过对书院建立的审批、财政 的安排、山长的任免考核、生徒录取考核等控制书院,完 全将其纳入官学的轨道。”绝大部分的读书人被吸引到书 院教育中来。据统计,清代湖南书院达267所,成为科举 人才的摇篮,特别是著名的岳麓书院,更是成为清代中后 期湖湘人杰的摇篮。道光五年,岳麓书院生徒参加乡试,共 得贡举名额49人,占全省总数33.7%强;道光十五年,岳 麓生徒得贡举名额28人,占同年全省乡试名额71人的 39.4%。两湖分闱带来的兴盛学风和湖南自古发达的书院 文化,为后来湖湘人才的不断涌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中兴将相,什九湖湘 如前文所言,两湖分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了湖南 科举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书院 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深厚的“宋明理学”哲学传统,在 经世治国、道德操行和学术修养等方面,积极培养能够“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面人才,为后来能走出以 “曾、左、彭、胡”为代表的清代所谓“中兴名臣”群体,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官方对书院的扶持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更 多的科举人才,但同时也在加强着控制,缩小了自由讲学 的空间。而湖南地区的书院则因为悠久的传统和自成一格 的学规,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一般官学有着较大的差别,而 这也恰恰是人才群体大兴的基础上,以“经世致用”为核 162 心的湖湘文化能够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湖南地区很多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方法,往往会 涵盖学生的培养目标、修身、养性、治学和处事准则等方 方面面,既培养了大量的科举精英,又使学生素质独树一 帜,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特别是清代岳麓书院,集中了一 批学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师,王文清、罗典、欧阳厚均 等著名山长,将岳麓书院带入学术创建和人才培养的高峰。 书院学习中,倡导对“船山学说”的研修,也是清代 湖南学子的一大特点。在科举社会,科考及第是士人走向 成功的阶梯,然而成为经邦济世之伟才,是需要各方面的 才干和学识修为的。书院学习中,无论是老师们的教诲,还 是学生之间,普遍将以“船山之学”为宗师,培养“兼济 天下”的雄才伟略。在很多士子的一生中,无论身居庙堂,还 是置身乡野,多不敢忘却“经世致用”之湖湘文化的核心 内涵。左宗棠的一副对联“一室庄严妻子佛,四时经济米 盐花”,正是湖南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青年时期 曾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 山病叟,世人遂称之为船山先生。他一生著作丰富,被认 为是明清之际最伟大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更被认为是近代 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道光年间,新化邓显鹤首次辑目]((船 山遗书》,其说始行其天下。同治年间,曾国藩兄弟再次 辑印《船山遗书》,“使其说大行于湖湘而遍天下”。与传 统理学与考据学相比,船山之学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清 醒的现实性,与湖湘文化自古以来“心忧天下”的情怀相 得益彰,其丰富的内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士人。近 代以来国运不济之时,其学说更是指引着湖湘士人心怀天 下,敢为人先。谭嗣同曾赞之日“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 下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船山之学”借助书院和科举人才的培养,成为湖南 士人之精神脉络。正如杨毓麟在《新湖南》中云:“咸同以前, 载湖南人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亦不几知存所谓天下之责 任。知有所谓天下之责任者,自洪杨始。”近代湖湘文化 的新生,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这就是传统湖湘文化之集 大成者王夫之及其学说。而王夫之的学说能够大加传承,追 根溯源,同样要得益于两湖分闱后湖南读书人群体政治和 社会地位的提高。 如果说两湖“分闱”是湖南地区科举、教育和文化开 始大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那么湖南地区传统的书院文化 和王夫之思想体系的传播与传承,就是分闱之后在学风日 盛的潮流中,湖南人才得以涌现的至关重要的推动因素。清 代湖南人才群体的培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出的“硕 果”,而基础则是两湖分闱以来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读 书风气的兴旺。以此来看,“两湖分闱”对于湖南而言,有 着跨越数百年的深远影响,以致近世获誉“中兴将相,什 九湖湘”。 参考文献 [1]蒋建国.清代湖南科举述评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 1). [2】饶怀民.近代湖湘文化的源流结构及其特征….湖南师大学 报,1988(1). [3】杨毓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c].新湖南:第1卷. 编辑李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