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晋升中级职称政治答辩题

2021-10-15 来源:V品旅游网
晋升中级职称政治答辩题(教材教法)

序号 题 目 答 案 要 点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30 2、坚持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30 3、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30 4、简要说明 10 等级 B16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坚持哪些教学基本原则?简要加以说明。 甲 B17 1、任何一种教学,都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 20 2、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所以运用教学方法不能公式化,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式化。 20 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0 4、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积极意义。20 5、要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观念,积极投入教改之中。 20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0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10 3、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0 4、启发式教学形式或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灵活运用。或只讲要点,不作具体说明,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补充;或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钻研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学习引向深入,进一步获得新知;或进行对比,把所学知识相互对比,找出他们的同异点,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或运用逻辑图示,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等。 70 甲 B18 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有什么作用?你采用哪些具体的形式或方法?试举例说明。 甲

序号 题 目 答 案 要 点 1、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掌握,提高教材的可信度。 60 2、这些小设计包括点拨、释疑、诱导、检验、联想、借用、深化知识、联系实际、承上启下功能,为教师提供引导教学、激活教学的一种工具,原则上不需占用课堂时间,用与不用,如何使用,由教师灵活掌握。40 1、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要加强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教育之中。 30 2、在讲“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框题时,第一,不要把这一命题当做纯知识看待,而要看作是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强调无产阶级立场;第二,对观点进行科学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社会观的统一下功夫说服学生;第三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着力分析一些“热点”问题。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70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40 2、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是,第一,通过了解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经济建设成就,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20 第二,加强公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法律意识 20 第三,遵守职业道德。 20 1、教师设问的动机是创设环境、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 40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思想觉悟。 60 等级 B19 为配合教学内容,教材中设计了许多随文小问题,如“想一想”“忆一忆”、“比一比”等,它们有哪些功能?你是如何处理的? 乙 B20 请以“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这一框题为例,说明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处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甲 B21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甲 B2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问的动机是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品质? 甲

序号 题 目 答 案 要 点 3、正确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应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讲解理论观点。 30 4、抓住基本事实,有重点地讲解。 30 5、对基本事实的分析要贴切,既合乎具体科学知识的要求,又自然地与观点相结合。 30 6、材料不必都讲,而且大部分材料要学生自学。 10 1、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有较深刻的认识。 40 2、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40 3、批判将马克思主义绝对化,教条化的行为。 20 1、这一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的发展。 40 1、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深入 全面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 20 第二,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的难度和进度。 20 第三,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20 1、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了解国家经济建设的概况。35 2、能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35 3、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志向。 30 等级 B23 新教材中材料部分内容较多,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甲 B24 学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一框题,应着重提高学生的什么思想觉悟? 甲 B25 你是如何理解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甲 B26 请简要说明经济常识的教学目标。 乙

序号

题 目 答 案 要 点 1、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35 2、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5 3、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30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35 2、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5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0 1、以接受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讲演法、辩论法和谈话法等。 60 2、结合实际40分,酌情而定。 40 1、按逻辑方法划分的教学法有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等。 60 2、结合实际。 40 1、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法有图示法、演示法、参观法等。 30 2、其它 70 1、首先要抓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句话,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0 2、可采用推理、讨论、谈话法进行。30 3、举例说明,如:将“一把斧子=15公斤大米进行比较。问:不同质的东西为什么能相互比较或互相交换?其中的共性是什么?由此列出不同的使用价值都消耗了一定的人类劳动,由此形成价值。 40 等级 B27 请简要说明哲学常识的教学目标 。 乙 B28 简要说明政治常识的教学目标。 乙 B29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以接受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其效果怎样?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按逻辑方法划分的教学法通常采用哪几种具体的方法,效果怎样? 结合实际谈谈以直观感知为主教学法有哪些,你是怎样使用的,效果如何? 乙 B30 乙 B31 乙 B32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在教学中你是如何讲清这一比较抽象概念的? 丙

序号 题 目 结合实际谈谈以训练检查为主教学法通常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你是怎样使用的,效果如何? 答 案 要 点 1、以训练检查为主的教学法有设疑提问法、练习法、书面检查法和口头检查法等。 30 2、其它 70 1、本课集中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 40 2、通过学习本课,可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通过学习本课,可为全书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该课是经济常识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 60 1、序言的主要功能是提出问题,概括指出本课的中心内容。 20 2、教学抓住了序言,就是抓住了本课的纲。 20 3、各课序言相联,大体构成了全书的逻辑体系和最主要的观点。 20 4、教学中应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在全书讲完之后,应引导学生把各课序言联起来阅读,以深入理解全书的基本观点和内在体系。 20 5、怎样处理, 20 1、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30 2、特点:师生之间不像讲授法那样信息单向交流,而是信息双向交流。 20 2、基本要求:A充分准备。B提问要面向 全体。C谈话要围绕确定问题、线索和关键进行,要掌握好提问时间。D谈话结束时,教师要总结,给予恰当的评价。 50 等级 B33 乙 B34 谈谈《经济常识》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书中的地位。 乙 B35 教材中每课前都有一个“序言”,其主要功能是什么?你是怎样处理的。 乙 B36 什么是谈话法?其特征是什么?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乙

序号 题 目 答 案 要 点 1、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它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获得知识的方法。 30 2、在科技发展,知识爆炸时代,读书指导法尤为重要。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书本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眼界,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每个人的一生而言,大多数知识都是通过自己读书获得的。30 3、方法:A指定材料。B明确阅读材料的目的、任务,指出阅读材料的重点部分,提出思考题,根据材料难易程度和学生发展水平,适当提示背景知识,材料特点,内容梗概。C指导读书方法。D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40 1、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或程序。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 30 2、依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科本质,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学校和教师具体条件。 70 1、小结的主要作用是概括本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教材的内容,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60 2、处理评价 40 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每点20分 1、设计导入应注意:A吸引学生注意力。B引发学生的好奇心。C激发学生的兴趣。D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答出3点可给满分50分。 50 2、导入的类型主要有:A问题导入。B故事导入。C事例导入。D实验导入。E活动导入。F以旧知识导入。G以其它科目的知识导入。能答出4点可给满分50分。 50 等级 B37 什么是读书指导法?使用这一方法有何益处?怎样运用这一方法? 乙 B38 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乙 B39 教材中每一课后的“小结”起什么作用?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的? 做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你应具备哪些素质? 乙 B40 乙 B41 导入在课堂教学有重大作用。设计导入应注意那些问题?导入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乙

序号

题 目 答 案 要 点 1、正文是宋体,这是主体部分,是教材的基本内容。楷体部分是辅助文。 30 2、辅助文大体分五类:扩展型、资料型、注释型、事例型和引文型。 30 3、作用:都是对正文的说明、注释或知识性的介绍,有的是文字说明,有的是具体材料、事例或数据,供学生阅读课文时参考。 40 1、 课堂讨论辩论。20 2、 根据教学内容作专项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20 3、 制作专题剪报收集资料 20 4、 撰写政治小论文20 5、 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对现实问题分析思考20 (能答出符合题意的活动可酌情给分。) 1、觉悟方面:A树立战略意识,战略眼光。B用创造精神看待我国社会,树立拥护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意识。C在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中,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70 2、举例说明30分 30 1、应注意: A字体 15 B 布局 15 C 形式 20 2、基本原则有:A显示教学重点 20 B 便于学生记忆。 15 C 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15 1、①自主性 20分 ②探索性 20分 ③合作性 20分 2、体会 40分 1、概括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答出3点可给满分100分。 100 丙 1、主要有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等。702、对效果的表述酌情给分,满分为30分30 丙 等级 B42 你认为教材中的楷体部分大体分几类?它们对教材的正文部分起什么作用? 乙 B43 在政治课教学中,应通过哪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乙 B44 讲“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时,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方面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乙 B45 板书应注意什么?设计板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丙 B4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目前提倡怎样的学习方式?谈谈指导学生采用某一种学习方式的体会。 政治课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 讲授法有哪些基本方法,你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哪种,效果如何?

B47 丙 B48 丙

序号 题 目 答 案 要 点 等级 B49 哲学常识的最后一课是“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请你简要谈谈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1、本课是全书内容的总结。因为在前七课中,无论讲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还是谈及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30 2、本课是“哲学常识”的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在于用它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30 3、本课是全书理论实践的突出表现。全书的主线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前七课也体现了这两个统一,但侧重点不同。1-4课讲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人们应当按照它的本来面目 去认识它,强调客观决定主观。第5课乙 提出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从人的认识过程分析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6、7课则从一般价值观、人生观、人生理想的角度讲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本课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突出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无论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还是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只能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总之,学习本课既有助于深刻理解前七课的内容,更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联系,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 40 1、结束方式有:总结性结束 20 2、评估性结束 20 3、应用性结束 20 4、启发性结束 20 5、理由充分,回答较圆满给20分 20 B50 课堂结束方式一般有几种?你认为哪种最好?为什么? 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