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受挫后的常见消极性反应
一、大学生受挫后的几种常见消极性反应
(一)转移式反应。这种反应在当代大学生中较为多见。具体表现为,遇到挫折而畏缩不前,放弃原来的目标,转而热衷于其它活动。例如,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是中学的拔尖者,有不少学生刚进大学仍赍志满腹,欲在这强手如林的高等学府争个高低。然而,当他们一如既往争强好胜但名次仍然难列前茅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受挫感便自然地涌上脑际,并把长期以来盘踞于脑中的优越感驱逐出来。有的转而沉溺于花前月下的谈情说爱,有的热衷于麻将、台球、游戏机……总之,他们把以往对学习名次的追求和专注,投向了新的领域。
(二)内抑式反应。当挫折袭来,内心抑郁寡欢,沉闷不已,自己折磨自己。如果挫折的出现过于强烈或过于频繁,行为个体又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态时,则往往易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甚至导致轻生行为。
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来看,内抑式反应较为多见,且程度令人担忧。1990年初国家教委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患者约为20~25%。1992年~1996年,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对武汉地区的万名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了连续5年的滚动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6—29%的学生感到,“压抑”、“烦燥”。自杀现象在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现已成为我国的一个自杀高发群体,其自杀率高出一般市民近10倍。仅以上海为例,1994~1995年,上海高校发生学生自杀事件25起,死亡17人。
(三)发泄式反应。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中较多见的一种反应。具体表现为当主体遇到挫折时,情绪往往激动难已,愤恨难平,于是便寻求发泄对象并发泄之。发泄式反应又可分为外向性发泄和转向性发泄。外向性发泄即对构成挫折的人和物进行直接攻击、报复,持这种反应的男生多于女生,如大学生中的打架斗殴,就属这种类型。转向型发泄,即当行为个体因找不到明显的对象可资攻击,或不便对构成挫折的对象进行攻击时,将内心的受挫情绪发泄到与挫折不相干的人或物上面,于是这些无端的受到发泄、攻击的人或物便成了人们常说的“出气筒”。有这种行为的人,往往性情不够开朗,心胸较为狭窄,受不了冤枉,更吃不了亏。某校公安处1996年抓获的5名偷盗他人自行车的大学生中,有4名是因为自己的自行车被窃,心理难以平衡,转而偷盗他人自行车的。
二、成因分析
(一)从客观上说,改革开放所派生的各种压力逐渐加大。由于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社会转轨的相应需要,高等学校逐渐加大了改革力度。招生制度的并轨,学校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业方式由原来的统一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这一系列新事物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想法,正逐步被摒弃。与此同时,他们的父母也正面临下岗或岗位不稳的压力,经济的压力自然也相应地向
他们转移。思想观念的撞击,学习竞争的激烈,日益加大的经济压力以及诸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给大学生造成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二)从主观上说,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先天不足。
首先,单色调的人生经历导致了这种“先天不足”。如果说,五六十年代及其以前的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太多的磨难,那当代大学生所走过的路途则实在过于平直。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到家门,其间绝少“风雨的吹打”。这些各中学的尖子生,披着众星拱月般的光彩,父母宠爱有加,社会精心呵护,不少学生渐渐养成了“佼佼者易折”的性格。
其次,现有升学制度的负面影响加剧了这种“先天不足”。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学体制在高考指挥棒的单向驱使下,往往只考虑学生的共性需要——分数,至于学生的个性培养、自控力等非智力因素,学校根本无暇顾及。客观上,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各司其职,交互影响,制约着个体发展的层次和速率。片面地追求分数,即过分地强调应试能力,势必以牺牲或延缓其它能力(当然包括挫折承受能力)的发展为代价。
再次,生理肌体的生长和心理机制的成熟不同步。和所有进入青春期的人一样,大学生的生理肌体已基本发育成熟,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但其心理机制却远未成熟。就人体人脑的生长规律而言,生理肌体和心理机制的生长本身就不是同步的,再加上大学生的生活阅历过于简单,更延缓了心理机制的成熟。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中,有不少是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的独生子女,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显而易见,在当代大学生叶,开展挫折教育,防止消极性反应,并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战胜各种挫折,理应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题中要义。
三、几点对策构想
(一)首先应教育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充分认识挫折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二)教育学生应把树立远大志向和制定正确、适度的短期目标结合起来,以为战胜挫折提供精神动力。
(三)结合历史、现实中的典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挫折二重性的教育。
(四)充分发挥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及班干部的作用。
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及班干部最贴近学生,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自然也最易对症下药。班主任和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当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对于那些有情绪异常反应的学生,应及时与之谈心交心,使其心里的紧张、焦虑、不满、愤怒等情绪及时宣泄出来。这些情绪一经疏通,心里就会畅快得多,
各种消极性反应也会大为减少。
此外,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调理大学生的心态,也是挫折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作者单位:华中理工大学高教所
(武汉 43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