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综述

2021-07-06 来源:V品旅游网
第24卷第1期 总第84期 2009年3月 #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综述

张如庆

(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41)

【摘 要】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可以归结为替代和互补两种,由于考察的角度、假

设的条件和影响的因素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替代和互补在理论上的这种非严格区分性表现为:在实践中,替代和互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互补关系可能常大于替代关系,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在地理区域与产业分布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日益融为一体,以至于实证分析一般体现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总体上是互补的。【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替代; 互补

【中图分类号】F83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22(2009)01-0056-04

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始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中心议题,传统的贸易理论研究往往重视自由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而忽视资本自由流动对贸易的影响,或者在国际间资本不流动的非现实性假定中构造形式完美的自由贸易理论模型。然而,现实情况是: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间,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FDI与国际贸易关系两个典型的替代和互补模型俄林(Ohlin)等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家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国际流动两条途径逐步缩小,最终实现价格均等化。“通过货物与生产要素两项流动,或是其中之一的流动———遇到阻力最小时———,就能促进国际价格平衡。”因此,当国际贸易发生障碍增加时,国际贸易量就会减少,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就会增加,以抵消国际间的要素价格差。这时,资本流动将替代贸易,由此达到要素价格的均等。

Mundell(1957)从传统赫克歇尔—俄林(HO)理论的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两种产品的分析框架出发,假定:(1)A国资本要素丰富,B国劳动力要素丰富;(2)A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X的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并出口之,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Y,B国在Y的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并出口之,进口X;(3)A、B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的贸易三角形为DEC(见图1),B国的贸易三角形为IHK,两国的贸易达成平衡。根据H-O-S定理,两国劳动和资本报酬率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均一致,不存在引起要素流动的原因。现假定两国之间存在贸易壁垒,比如,B国对进口的X商品征收关税。这样,B国X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上涨,刺激增加X的生产,被密集使用的要素资本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导致两国要素价格的差异,于是便发生了A国向B国的投资(假定要素劳动不发生流动)。结果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由T1T1收缩为T2T2,生产点D沿雷布津斯基(Rybczynski)线R1向左上方移动到F点,减少X的生产为DE单位,同时增加EF单位的Y生产;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由Q1Q1扩展为LQ2,生产点K沿雷布津斯基线R2向右下方移动到G点,增加JG单位的X生产,同时减少KJ单位的Y生产。因为三角形DEF与GJK全等,所以,一国的生产增加同另一国的生产减少相等,两国生产量的总和同自由贸易时是一致的;另外,B国向A国支付资本报酬额为相当于JH量的Y(JH=CF),所以,A国在C点消费,B国在I点消费,两国消费量分别和自由贸易时的相等。因此,资本流动和商品贸易是完全替代的关系。

Kojima强调了国际分工原则的重要作用,认为国际分工既能解释国际贸易,也能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因此,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统一在国际分工原则的基础上。与Mundell不同,Kojima把传统模型中的资本要素用经营资源来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127)“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08—12—05

作者简介:张如庆(1976-),男,安徽省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56—

!

 张如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综述

经济贸易

代替,认为直接投资不单是资本的流动,而是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知识的总体转移。因此,他认为直接投资本来就是以两国存在着不同的生产函数为前提的,接受投资的国家,因接受直接投资,其生产函数被投资国的先进生产函数所代替,并得到提高。另外,投资国和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先进的生产函数就越容易移植、普及和固定下来。Kojima建立了贸易与投资互补的模型,见图2。

假设有A、B两国,A国资本丰富,B国劳动力丰富;有两种产品,X为资本密集型,Y为劳动密集型;A国生产函数先进,B国生产函数落后。图2中,TT为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tk为B国生产可能性边界,C、E点为两国初期生产点。假定A、B两国的消费无差异曲线分别相切于C、E点,显然C点的切线P1的斜率小于E点的切线Q1的斜率,因此,A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X,B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Y。假定同时A国生产Y商品的产业向B国的同一产业进行直接投资,由于把直接投资定义为先进的生产函数的转移和普及,流出的货币资本甚微,所以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不发生变化,而接受投资的B国的Y产业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函数,生产率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上方扩展至sk。假定B国的商品价格比率不变,即Q1线平移至Q2处,生产点由E移至F点,并在H点消费。若Q2线为国际贸易线,P2平行于Q2,则A国在D点生产,在G点消费。两国之间的贸易达到平衡,即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贸易,投资与贸易是互补的。

二、FDI理论对FDI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解释

Buckley和Casson认为,如果内部化成本(内部化组织成本,如交流成本、管理成本等)低于出口成本或以其它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跨国公司会在国外内部化它的活动。因此,内部化理论认为,当外部交易成本足够高时,FDI会替代出口。

Dunning(1980)提出的折衷理论认为,当跨国公司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三种优势时,就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没有区位优势而仅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两种优势,企业就会出口。拥有所有权优势越大,内部化的动机就越大;国外区位相对于国内越有吸引力,企业从事国外生产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FDI和出口看起来也像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美国跨国公司的考察,Vernon(1966)提出了国际企业生产周期国际化模型,用以解释从新产品的生产、出口再到国外生产的一系列有秩序的活动。根据该模型,在第一阶段,新产品最初在美国开发出来,并首先在国内市场销售。随后,在第二阶段,开始向与国内市场有相同收入和消费偏好的国外市场出口。随着国外市

—57—

第24卷第1期 总第84期 2009年3月 #

场的增长,在第三阶段,美国企业会就近目的市场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来生产它们的产品。随着国外生产的增长,美国向那

些市场的出口会下降,包括向第三国家市场的出口。最终,在第四阶段,当外国企业掌握了生产程序,它们的生产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他们可能开始向美国出口他们的产品。这种发展秩序表明,国外生产可能替代从母国的出口,甚至创造了相同产品的最终进口。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看,相反,FDI最初取代进口并最终创造出口。

三、其它有关FDI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

Lipsey和Weiss(1984)提出,FDI存在一些对企业海外需求产生积极影响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FDI与国际贸易(即出口)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根据Lipsey和Weiss的观点,通过重要的售后服务的供给能够刺激国外的需求。与市场持续的联系(如FDI)对顾客来说代表着强大的吸引力(特别对一些产品,如机器),而缺少这种活动对销售来说是一种障碍。如果企业生产数种最终产品,在国外市场为任一产品建立的生产单元能增加对其它最终产品需求,随后增加对这个市场的出口。引用Lipsey和Weiss的话说“: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在印度制造产品X,那里的人看到我们企业的名字,他们就会知道我们,于是他们就会购买从美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Y和Z等。”Blonigen(2001)进一步认,有一国外市场一种产品生产的存在,能通过更快和更有效的分配和运输增加对所有产品的总需求。

国际商业文献强调跨国公司行为背后动机的作用,包括FDI战略。动机不同,FDI对贸易具有不同的效应。Root按投资动机将FDI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市场寻求型FDI和要素寻求型FDI。市场寻求型FDI跟随需求渗透到具有潜在规模

(在美国)比美国企业确实的市场。市场寻求型FDI对东道国的贸易平衡可能具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外国企业的子公司,

表现为出口较少的倾向———实际上超过2125倍(Graham和Krugman,1989)”。要素寻求型FDI的行为是为了获取进口原材料的渠道和低生产成本的区位。被原材料需求所推动的FDI通常生产在母国缺乏的或供给不足的自然资源产品。一般情况,这种类型的FDI增加了东道国对母国和其它第三国的出口(Root,1994)。受生产低成本目标所推动的FDI把利用低成本要素,如廉价的劳动力,作为整合全球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导致了新兴东道国向世界其它国家包括跨国公司的母国出口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东道国能增进出口,改善其贸易平衡(Phongpaichit,1990)。另外,Patrie(1994)根据投资的不同动机,将国际直接投资划分为三种类型:市场导向型、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容易成为贸易的替代,而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直接投资一般可以增加投资国和受资国之间的贸易。

Mucchielli(1985、1991和1992)根据生产要素、产品的供需条件,利用国家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协调与否解释了国外市场进入的战略模式(FDI和贸易),如表1。表1中共有8种战略可供选择,显然,当企业两个竞争优势符号与本国两个比较优势符号均相反时,对外直接投资会发生(战略二和五)。对于战略二,本国企业在具有廉价生产要素和有利销售渠道的外国进行直接投资;相反,战略五中,外国企业因同样的原因投资于本国。在上述两种战略中,企业在寻求要素和寻求市场的综合动机下开展FDI,其结果对贸易形成了替代。战略三是本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以寻求更好的生产条件,并回销产品;战略七是外资企业在东道国生产并出口到母国市场。在战略三和战略七中,FDI是要素寻求型的,对贸易有促进作用。战略四和六是纯贸易过程,企业具有两种竞争优势,所在国具有要素供给比较优势,但缺乏产品需求,企业在本国生产并出口。最后,对于战略一和八,本地生产和本地销售,不发生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

表1 国外市场进入模式与国家比较优势、企业竞争优势

贸易和FDI进入模式

(1)国内生产和销售(2)外向FDI

(3)外向FDI和再进口(4)出口(5)内向FDI(6)进口

(7)内向FDI和再出口(8)国外生产和销售

企业竞争优势

要素需求

++++----

国家比较优势

要素供给

+--++-+-

产品供给

++++----

产品需求

+-+-++--

Hirsch(1976)从成本的角度建立了企业对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模型,以比较简洁的方式说明了企业在何种条

件下选择出口,以及在何种条件下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以A国企业为例,企业对B国的出口或直接投资取决于以下条件:

Pa+MPa+MPb+C模型中Pa和Pb分别代表在A国和B国的生产成本,这包括实物资本的购买,以及劳动力和原材料等现时投入的成本;K代表专门知识和无形资产收益,这些资产是由研发、广告与管理技术上的投资而带来的;M代表出口销售成本超过国

—58—

!

 张如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综述

经济贸易

内销售成本的差额,它是由运输、包装、装卸、保险费用、由于语言隔阂造成的额外的交往通讯成本,以及进口国征收关税等组成的;C表示管理和协调国外经营活动的额外成本。模型的基本含义为:当企业国内生产成本与出口销售成本之和小于国外生产成本与出口协调成本之和,并且小于国外生产成本与技术丧失成本之和(类似许可证形式)时,企业将选择出口贸易的方式参与国际经营;当国外生产成本与额外协调成本之和小于国内生产成本与出口销售成本之和,并且小于国外生产成本与技术丧失成本之和时,企业将选择对外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经营。在这个模型中,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根据成本选择参与国际经营的两种方式,因此贸易和投资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

四、简短总结

以上理论综述表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可以归结为替代和互补两种,见图3。由于考察的角度、假设的条件和影响的因素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当考察的是单一产品、线性有秩序的国际化活动时,或把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看成进入国际市场的两种可选方式时,直接投资往往对贸易形成替代;当把对外直接投资看成是跨国公司整合全球资源的一种方式时,直接投资和贸易间常是互补的。替代和互补在理论上的这种非严格区分性表现为:在实践中,替代和互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互补关系可能常大于替代关系,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在地理区域与产业分布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日益融为一体,以至于实证分析一般体现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总体上是互补的。

图3 解释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划分参考文献:

[1]伯尔蒂尔・奥林1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2341[2]梁志成1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型关系———对芒德尔贸易与投资模型的重新思考[J]1经济评论,2001,(2)1[3]吴先明1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J]1国际贸易问题,1999,(7)1

[4]Buckley,P1,CassonM1Thefutureof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M]1London:Macmillan,197611

[5]Dunning,J1Towardsan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someempiricaltests[J]1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80,11(1):9-311

[6]Lipsey,R1,Weiss,M1Foreignproductionandexportsofindividualfirms[J]1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84,(63):304-3081

[7]Root,F1EntryStrategiesforInternationalMarkets[M]1NewYork:MacMillan,19941

[8]Root,F1EntryStrategiesforForeignMarkets:FromDomestictoInternationalBusiness[M]1NewYork:AMACOM,19971

TheoryIntegratingReviewtoRelationship

betweenInternationalDirect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

ZHANGRu2qing

(Anhu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ngbu233041,China)

Abstract:Sincetheangleofinspection,theassumptionconditionandtheinfluencefactoraredifferent,differentconclusionscouldbedrawnontheconclusionthattherelationshipbetweenforeigndirectin2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maybesummedupasthesubstitutionandthesupplementary.Thiskindofnon-strictdiscriminationtheoreticallyshowsthatthesubstitutionandsupplementarymayexistsimultaneouslyinreality,butthesupplementaryrelationispossiblyoftenbiggerthanthesubstitutionrelation,internationaltradeandtheforeigndirectinvestmentpresenthighcoherenceinthegeographicregionandindustrialdistribution,andinternationaltradeandtheforeigndirectinvestmentareintegrat2edincreasingly.Sotheempiricalanalysismanifeststhat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aregenerallycomplementary.

Keywords:internationaldirectinvestment;internationaltrade;substitution;supplementary

(责任编辑 王 军)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