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上4、5、6课 时间:2015年3月3日 设计人:阎中振 审搞人:备课组 学习目标:掌握夏、商、西周、东周建立情况;理解青铜文明;认识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影响
重点:著名青铜器、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难点:对青铜文明的理解 自主学习:1、 政权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今 亡国之君 相关大事 大臣 夏 商 西周 继位后,世袭制代替了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西周国君 重视农业生产,国力强大,商朝灭亡的战役是 。今天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齐鲁”名称与西周实行的 有关,西周通过这一制度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 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 和 。与商周同一时期,在 平原( 省)盛行青铜文化,即 ,那里出土的 、 、 等,引人瞩目。 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3、夏、商、西周是以 业为主的社会,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 时期已齐备。今天的家畜家禽, 朝时都已经有了。
4、东周分 和 两个时期,都城在 (今河南 )。
5、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 、 。齐桓公任用 为相进行改革,并提出 的号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使晋文公成为霸主的著名战役是 ,晋军打败了 军。春秋争霸影响:给社会带来灾难,出现疆域较大的国家(局部统一)。 6、“三家分晋”指 、 、 三家瓜分 国。战国七雄指:东 、西 、北 南 , 、 、 在中间。今天的青岛那时位于 国。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 (相关成语 )、 和公元前260年 、 之间发生的 (相关成语 )。 课堂检测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东周 D.春秋 2.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 A.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保卫周天子
C.各个诸侯必须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外族入侵 D.诸侯要按受封土地数量向天子定期纳税 4.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1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6.西周是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7.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一位统治者有关? ( )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8.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 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 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 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方和最南方的两个国家是 ( ) A秦、齐 B赵、楚 C燕、楚 D秦、魏 10.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鼎 11.东周的建立者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12.西周的都城在今 ( )
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洛阳
1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14、小明查阅成语词典,找到下列成语①退避三舍②纸上谈兵③朝秦暮楚④破釜沉舟,其中对研究春秋战国历史有帮助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某历史人物“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6、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争,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这就是 (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7、战国时期,青岛地区属于以下哪个诸侯国? ( ) 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楚国
1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位于 (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辽河平原
19、齐桓公时,他发展齐国势力的主要措施有( ) ①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②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 ④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⑤了解民间疾苦 A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二、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 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长平之战 晋文公 纸上谈兵 城濮之战 卧薪尝胆 吴越争霸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