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作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2021-01-12 来源:V品旅游网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作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

1. 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的办法。显性分层由学生自选,师生协商,是一种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 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但学习较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将三个层次的学生按20%的比例组成四人合作小组,按纵向同质或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教师辅导和同学间相互帮助,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以便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题的难度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都要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高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自学、探索能力,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 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第一,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应用概念、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第二,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以便课堂上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第三,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要分层次选编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能解决以往统一练习、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第四,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对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对$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促使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层学生,可挑选其中的尖子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4. 分层评价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进步的大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的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的成绩作纵向比较,考查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递进的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的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必须依据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调节,主要调整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宜于“学”。

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便使教学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