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开放前,北京地区儿童游戏特点:政治性,自然性,群体性。 改革开放后,北京地区儿童游戏特点:世俗化,商品化,个体化。 2. 传统游戏消失的原因
(1)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孩子数量锐减。 (2)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儿童的活动空间受限。
(3)出于安全的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游戏的限制越来越多。 (4)现代玩具、电视、电脑游戏吸引了幼儿大部分的注意力。
(5)学业竞争带来的压力下移,导致了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偏移,重学不重玩,学玩分离。 (6)成人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短。 3. 传统游戏改编的基本原则 (1)有意义、有价值 (2)有趣味、活动性强
(3)适合幼儿的需要、特点和能力 4. 如何改编幼儿传统游戏? (1)改变玩具和材料 (2)改变场地布置 (3)改变玩法 (4)改变规则
(5)改变游戏童谣
5.对传统游戏改编时大体思路: (1)传统玩法介绍
(2)游戏的名称,适合的年龄 (3)改编的理由 (4)游戏目标 (5)游戏准备 (6)游戏过程 (7)设计反思
(注:可进行适当的图示) 6. 早期游戏理论 (1)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主要观点:游戏是由于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
(2)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
主要观点:格罗斯从“本能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幼儿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准备,是为成熟做预备性练习的“生活预备说”或“练习说”。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 (3)松弛说
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拉扎鲁斯
主要观点: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4)复演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主要观点: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 7. 游戏的认知本质:同化超过了顺应。(皮亚杰) 8. 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思想: (1)游戏的“发泄”、“补偿说” (2)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 (3)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
9.精神分析学派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 (2)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的成年生活的重要性。 (3)推动了人格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发展。 (4)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10.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1)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a.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b.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2)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a.游戏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 b.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c.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d.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a.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b.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交往规则,掌握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c.游戏有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比如安慰、帮助、捐赠、分享、合作等)
(4)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a.游戏可以使儿童有更多积极的情绪情感 b.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消极情绪的转移和宣泄 11.游戏对幼儿园教育的价值: (1)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 (2)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3)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2. 按照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水平发展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帕顿根据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将儿童游戏归纳为六类: (1)无所事事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2)旁观行为 (3)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13. 按照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可将游戏分为四类: (1)感觉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游戏
14.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1)物理环境因素对游戏的影响:a.游戏的玩具及材料 b.游戏的场地 c.游戏的时间 (2)社会环境因素对游戏的影响:a.亲子关系的影响(母子女关系的影响;父子女关系的影响) b. 家庭结构和氛围的影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和单亲家庭)c.师幼关系影响 d.同伴关系的影
响(有无同伴;同伴的熟悉程度;同伴的年龄;同伴的性别)e.电视及电脑的影响 f.幼儿园课程对学前游戏的影响三,儿童个体差异对游戏的影响(性别差异的影响,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15.游戏环境规划的基本要求 (1)符合安全要求
(2)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3)环境各异,能开展多样性游戏活动 (4)空间密度适宜 (5)玩具材料丰富 16. 空间密度公式:
活动室大小-不可用空间大小/儿童数(按照我国的幼儿园空间标准,室内人均不少于2平方米,户外人均不少于4平方米) 17. 户外游戏环境的特点 (1)自然性 (2)趣味性 (3)挑战性 (4)富有变化
18.目前国内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室内空间密度过低,拥挤现象突出 (2)室内空间设计单调,游戏空间缺乏符合幼儿的创意设计
(3)玩具和活动材料类型单一,数量严重不足,更新和补充不及时 (4)玩具材料投放随意,缺乏趣味性、操作性、挑战性 (5)区域界限模糊,相互之间没有建立合理的关系。 19. 区域的类型分为:常规区域,特色区域,主题区域。 20.区域规划的一般要求:
(1)合理有序地利用空间,充分挖掘空间的实用价值 (2)注意区域规划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因地制宜确定区域的种类和数量(若一个区域可容纳3-6人,则一个班级需要5-8个区域。如果一个班级共设8个区域,一般常规区域、特色区域和主题区域的比例可参考5:1:2或6:1:1设计)
(4)注意区域材料的投放 21. 区域材料投放应注意: (1)材料要物化发展目标
(2)材料要多选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材料
(3)材料要有层次性,采用渐进式投放 (4)材料要不断补充和更新 (5)材料的数量应适宜
(6)注意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 (7)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 (8)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22. 玩教具的配置的依据:1992年,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
23. 2003年10月通过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保障了玩具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24.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1)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a.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为了引导幼儿模仿,在幼儿附近和幼
儿玩相同或不同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节;b.交叉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的情景中展开师幼互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引导幼儿的游戏进展)
(2)借助游戏材料介入 (3)借助语言介入
25.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其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游戏。(来源于生活) 26.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1)与幼儿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2)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27.角色游戏的前期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提供适合的场地及丰富的游戏材料 (3)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28. 角色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1)鼓励和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2)教会幼儿分配游戏角色
(3)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
(4)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具体班级的指导P95)
29.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构造物体形象的游戏。 30. 结构游戏的基本特点:
(1)从材料看,是一种素材玩具游戏 (2)从行为看,是一种构造游戏
(3)从认知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31. 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条件:a.信任、平等、尊重、自主的精神环境 b.开放、丰富、富有启发性的物质环境 (提供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结构游戏的材料)c.丰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2)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学习建构技能 (3)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4)适时参与幼儿的游戏
32. 表演游戏:幼儿根据各种故事(故事主要来源于文艺作品)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对话、独白、动作、表情等进行表演。 33. 表演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1)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 (2)创设适合表演的游戏环境
(3)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a.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所具备的基本表演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歌唱表演技能;行体表演技能 b.教师培养幼儿表演技能的常用方法:教师示范表演;十有共同表演)
(4)引导幼儿积累社会经验,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演
34. 规则游戏: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创编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35. 规则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1)做好规则游戏的准备工作(a.选编适合的规则游戏 b.教师首先要熟悉规则游戏 c.确定
游戏时间,准备场地和材料) (2)教会幼儿正确的玩游戏
(3)组织幼儿积极参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做好游戏结束工作 36. 游戏观察的意义:
(1)观察是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 (2)观察是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
(3)观察为评价游戏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
(4)观察为预设游戏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5)观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37. 游戏观察的方法:
(1)扫描观察(扫描观察主要是在观察全体幼儿游戏时使用,在相等的时间内对每名幼儿进行轮流观察)
(2)定点观察(在游戏中教师选取一个固定的地点观察幼儿,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是被观察的对象)
(3)追踪观察(定人不定点)
38.游戏观察中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主要有:行为核对表,等级量表,描述记录,多媒体记录 39. 为什么幼儿园游戏为基本活动? (1)对幼儿游戏权利的保障
(2)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的需要 (3)让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的需要 40.如何把儿童传统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1)把儿童传统游戏安排在学期计划、周计划中。 (2)提供充足的条件,保证儿童传统游戏的开展。 (3)室内创设专门区域,鼓励幼儿开展室内游戏。 (4)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励幼儿游戏的热情。
41.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游戏作为内容和途径的双重身份进入幼儿园课程之中。 42.银行街课程方案与游戏:
银行街课程方案属于重视特殊类型游戏的课程模式,重视主题角色游戏或社会性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把游戏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手段。扶助幼儿的游戏并加引导是银行街课程的基本核心,在一日生活中安排专门的游戏时间,开辟专门的游戏角,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教师在深入细致的游戏观察基础上,丰富幼儿游戏经验,布置游戏环境,影响游戏进城。 43. 瑞吉欧课程方案与游戏:
瑞吉欧课程方案属于非干预课程模式,是以科学活动为主线索展开了主题网络课程,把建构性游戏和戏剧性游戏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把游戏活动作为课程编制、实施的主线索,课程往往由幼儿发起,师幼协商生成课程网络,家长参与课程审议。
44. 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主要组成部分存在的误区:(1)游戏工具化 (2)游戏自由化 (注:教材P173)
45.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1)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符合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征和需要,同时还满足了幼儿童年幸福生活的需求。
(2)课程是承载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实践载体,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幼儿园课程,才能促进幼儿发展。渗透了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程,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功能。
46. 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内容游戏化? (1)筛选 (2)改编
47. 怎样实现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
(1)自由游戏活动(a.保证愉快有意义的自由游戏活动 b.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 (2)生活活动
(3)教学活动(a.分离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在形式、时间安排上相对分离独立存在;b.交叉转换式:在教学中插入游戏,或在游戏中插入教学,游戏与教学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c.融合式:教学和游戏的界限模糊,活动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发起。) 48. 游戏场的类型:
(1)传统的游戏场 (2)现代游戏场 (3)冒险性游戏 (4)创造性游戏 49. 游戏场的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 (2)因地制宜性 (3)多样性 (4)可接受性 50.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是:
(1)自由、自主(2)个性化(3)指导的间接性 51.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思路:
(1)拟定区域种类 (根据人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喜好等) (2)思考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与目标 (3)选择适当的活动材料
52.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注意事项: (1)确定各个活动区的空间位置。 (2)活动室内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 以避免幼儿在活动时发生拥挤,碰撞等情况。为此,活动室中央和各个门口,最好不要设置活动区。 (3)最好留有一块供集体活动用的场所。
(4)避免出现“死角”,即教师视线不能随时看到的地方。这是出于安全考虑。
(5)安全问题。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是安全的。如:家具的摆放要牢固,平稳等。 (6)自理问题。投放的材料应该是幼儿自己就能取到,并放回去的。 (7)心里气氛问题。应努力为幼儿营造活动所需的心理氛围。
(8)规则问题。由于幼儿可能并不熟悉材料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可能会对其安全造成潜在的危险,或起冲突,妨碍其他幼儿的活动,所以在活动区完全开放之前,应先让幼儿知道并熟练掌握相关的规则。
53.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步骤:
(1)过渡阶段:幼儿尚无活动区的经验时期,对于该阶段的幼儿来说,活动区是一个新鲜刺激,他们很愿意进入活动区域活动,但往往不知该如何做,于是易出现到处乱窜的现象,所以教师一开始要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他们建立起来活动规则,促使他们自觉遵守。
(2)自主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不再按组进活动区,而是各自的意愿有序进入活动区,此时教师角色工作重点指导方法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3)培养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 54.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和定位:
(1)教师是观察者 (2)教师是参与者 (3)教师是指导者 (4)教师是评价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