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1期 云梦学刊 Vo1.27.Nn.1 2006年1月 Jan.2006 论“把"字句的正向致使性与旬式特征 周 红 (上海9}f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83) 摘要:“把”字句是人类从致使者视角观察致使情景形成的,表达的是正向致使。“把”字是一个特殊的介词,具有正 向引发性 根据致使力传递的方向和意识性以及致使结果的隐现,可分出外向和返身、有意和无意、显性和隐性三对“把”字 句。“把”字句的句式具有以下特征:“把”字句具有两种不同方向的组合;致使者的强施力性和被使者的强受力性;“把”字 句的语义重心是被使者及其变化。 关键词:“把”字句;正向致使性;致使力的传递:句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6)01—0132—05 0研究背景 1.正向致使性 “把”字句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持续关注,前后出现 1,1致使 了l: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致使可以看作一个情景,包括四个基奉要素和两个事 “处置说”。最早由王力先生提出(1943),认为“把” 件(周红,2004)。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致使着(力的来 字句表示“处置”。这种说法一直占据主流地位。fH它并不 源)、被使者(力的作用对象)、致使力(致使者对被使者的 能概括所有“把”字句的意义,如“看把你累得”、“他把大 作川力)和致使结果(被使者在致使者作用下产生的变 家唱得头都疼了”、“一个春节就把孩子们玩野了”等并不 化)。两个事件则是致使事件和被使事件,致使事件是致使 表示处置;“把”字句不是为“提宾”而产生,一‘J主动宾句没 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丁被使者,被使事件是指被使者在致使 有必然的变换关系,如“他把眼睛哭红了”、“这条路快把我 者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致使是一个语义关系范 走晕了”等。 畴,表达的是致使事件与被使事件之间的关系。即致使者通 “位移说”。张旺熹(2001)认为“把”字句表示“位 过致使力作崩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致使结果。如“我 移”。这一说法虽然能够解释较多的“把”字句。但“他把头 把他说哭了”表达致使,“我”是致使者,“说”是致使力, 发理了理”、“我一定会把小说写下去”、“用青春和汗水把 “他”是被使者,“哭”是致使结果,“我说他”是致使事什, 它培育和浇灌”等很难用“位移”说明;“位移说”强调物体 “他哭了”是被使事件。 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彳}种位移,而没有说明外力是如何起 笔荷认为,可以用“致使”说来解释“把”字句的结构, 作用的。且“外力”并不能概括所有的“把”字句,因为内力 主要表现在:一,“致使”并不是“把”字句某一部分所表达 也可引起位移,如“他把自己讲哭了”。 的意义,而是整个句式表现出来的意义。二,“把”字句内部 “致使”说。邵敬敏(1985)认为把字句表示“由于某 包含了四个语义要素:致使者、被使者、致使力和致使结果, 种动作或某个原 ,使O、S或s(VO)秩得某种结果,或使 构成了致使情景。其中主语是致使者,“把”字宾语是被使 动作达到某种状态。简而言之,是致果或致态”。薛风生 者,谓语部分是致使力和致使结果。・ ,“把”字句内部存在 (1994)、崔希亮(1995)和杨素英(1998)都认为“把”字 致使力的传递。即致使者(主语)将致使力传递给被使者 句表示“一个物体由于外力的作『{j而发生的状态改变”。仙 (宾语),导致被使者(宾语)产生某一结果。四,“把”字本 学者们对“致使”本身的理解不同,“致使”的范嗣也就不 身具有较强的动词性,它是一个特殊的介词,不是介弓l被使 同,“致使”是否只表达“状态改变”,如何用“致使”来解 者寅语,而是具有 向引发作『{j。 向引发是指某实体或事 释“他把碗端着”、“他把衣服一脱”、“你把这件事说说” 件引起或触发对另一实体的作用,这里指致使者引发射被 之类的句子,“致使”勺“处置”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 使者的作用,所以会出现“他把犯人跑了”、“逛了一下午, 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把他累得气喘吁吁”、“这奉哲学书把他看帚了”之类的 文章就针对以上问题从认知和语义角度进一步分析 “把”字句。“把”字的这一特征是“把”字句句式特征的反 “把”字句的意义,探讨“把”字句的内部差异,并在此基础 映。五,“把”字句表达“致使”,表达某一结果的产生,所以 L,讨论“把”字句的句式特征,以期埘“把”字句的研究有 谓语动词的后附成分通常表达被使者产生的某一结果,如 裨益。 “他把书整齐地放在书橱里”、“大I=l{j把他淋了个精湿”、 牧稿日期:2o05.O5.2O 作者简介:周红(1976・),女,山东滨州人,上海财经大学困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沿教学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周红:论“把”宁句的正向致使性与句式特征 133 我把他们骂走了”。 2.1.1空间的变化 1.2致使力的传递 人类最先察觉的致使是空间的致使,表现为空间的变 笔者认为,致使的语义核心是致使力的传递(周红, 化,包括具体方位的变化和抽象方位的变化。具体方位是指 2004):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引起另一个事件的发生,那么 现实的、有形的方位,主要表现为:一,凸显从起点到终点的 不仅该事件对另一事件具有致使力,而且致使力发生了传 方位变化,可以用“从……V到/出来/出去……”等表示 递,由第一个事件传递到第二个事件,或者说,由致使者传 (v代表动词,下同)。比如: 递到被使者。 (7)他们一起上楼,把王喜从观察室里搀出来。 1.2.1外向“把”字句和返身“把”字句 (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致使力传递的方向可以是外向的,也可以是返身的(周 二,只凸显终点、隐含起点的方位变化.可以用“……V 红,2005)。外向姓指致使力传递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对象之 到/在/进/过来/向/下去/出来/出去……”或“向/朝 间。返身是指致使力传递发生在一个对象和它本身(或某 着/往……V……”等表示,也可以}f】谓词宾语表示,比如: 一部分)之间。这是冈为,致使作用链是可以循环的,致使 (8)然后,他把这件无领无袖的单衣斜搭在身上, 者可以引起某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据此,可分为外向“把” ……。(老舍《骆驼祥子》) 字句和返身“把”字句。前者如例(1),后者如例(2)~例 (9)有一个坐在后排的男同学,几次都在写字时 (3): 故意把墨汁朝着我乱甩。 (1)后来她的哭声把老黄妈惊醒了。(巴金《家》) (10)他们都呆・陋・陋地把眼光注视着我,……(施 (2)我怎么把自己从正常生活的轨道里抛出采了 亮《无影人》) 呢?(邓友梅《在悬崖上》) 抽象方位是无形的、抽象的方位,如生活、情感、圈子、 (3)他本该高*的,却突然哭了起采,都把自己哭 感觉、观念、温度、事件等。t;t ̄n: 醒了。(《小说月报》2oo3.5) (11)也许他会把她从这种生活里拯救出来。(巴 1 2.2有意“把”字句和无意“把”字句 金《家》) 致使力的传递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12)这样我开始把他带进我的朋友圈子。……。 者是指致使力有意识地施加r被使者,后者是指致使力无 (安顿《绝对隐私》) 意识地、客观地作用丁被使者。据此,可分为有意“把”字句 2.1.2时间的变化 和无意“把”字句,Ijii者如例(4),后苦如例(5)。例(6)孤 时间的变化是指某实体在时间上的转换、延伸,可以是 立肴无法判断,fⅡ通过上史得知“她”的发音不好,因此是 现实的,也可以是存在人类头脑中的。多借助空间表达 无意识的 .比如: 式。被使者时间上的转换,多通过“从……v到……”、“v (4)他很想把这点乐趣与变化说给梦莲姑娘去。 向……”表现出来,如例(13)、(14);被使者时间上的延 (老舍《火葬》) 伸,多通过趋向补语、数量补语表现出来,如例(15)、例 (5)(菊花)来回坐长途车把两只脚都坐肿了。 (16): (张欣《爱又如何》) (13)胡健一次又一次顽强地而又不着痕迹地把 (6)她把“莫”发音发成了“摸”,惹得同学又笑 他们的思绪从遥远的过去拉回到今天 (祝华新《胡健 了起来。(《2001中篇小说》) 剪影》) 1~【卜向致使 (14)历史老师的讲课十分吸引人,把我们引向了 “把”字句是一种I 向致使句,其中,“ 向”是从观察 遥远的三国时代。 视角来考虑的。视角是说活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者 (15)我好半天定不下心采,那一天就再没能把小 是埘客观情状/Jnt2 ̄叙述的出发点。面对同一致使情景,观察 说写下去。(刘心武《画星和我》) 视角不同,致使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可以从“致使者”和 (16)铁锨把东头一亩多地深翻一遍。(张一弓 “被使者”两个角度埘同一致使情景进行处理和组织。在人 《赵镢头的遗嘱》) 类的认知模式中,从“致使者”角度观察致使情景是一种比 2+1.3认知心理的变化 较常规的认知模式,它与致使情景发生的顺序一致,可将这 认知心理的变化可以用“把……当成/看成/当作/叫 种认知模式彤成的致使称之为“ F向致使”;而从“被使 做/称之为……”等等表达方式,动词前后是_曲个实体。人 者”角度观察致使情景,‘ 致使情景的发生顺序 好相反, 们将这两个实体处于同一位置上,即主观上认同。比如: l嗣.尔之为“反向致使”,多表现为“被”字句。 (17)她笑了,显然,她把这样一句有些无奈的话 2.致使结果的显现:显性“把”字句和隐性“把”字旬 当成了一种幽默 (安顿《绝对隐私》) 2.1 性“把”字句 (18)我只好把他的语言称之为“鸡尾酒语言” 性“把”字句足指致使结果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显现 (白桦《呦呦鹿鸣》) 的“把”字句。致使结果表现在不同认知域中,主要表现为 2.1.4信息的变化 空间、时间、认知心王甲、信息、领属和状态等的变化。 信息的变化可以表现为“把……告诉/说/讲/讲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4 云梦学刊 2005钲 倾诉/通知……”,表达的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比如: (.19)样子没法不说实话了。把曾宅的事都告诉了 她。(老舍《骆驼祥子》) (2O)寿明这才把马掌柜来访的事说给他。(邓友 梅《烟壶》) 2.1.5领属的变化 物体领属的变化是指物体由某一领有者转移到另一领 有者,其中的谓语动词主要有“奉送、送、卖、赠、捐赠、转 赠”等。比如: (21)他要在,我一定要把元帅的桂冠奉送给叶军 长!(刘丽丽、董保存《八大元帅受衔中南海》) (22)说来说去。斋主把一部才买到手的武侠小说 《鲤鱼镖》卖给了那五。(邓友梅《那五》) 2.1.6状态的变化 所谓状态是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样子、面貌和 品质,甚至是一种行为。状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变化前 的状态和变化后的状态有时都得到了凸显,这种情况较少。 比如: (23)猛然响起的妓乐和爆竹声把她从恹恹欲睡 中惊起,……。(廉声《月色狰狞》) 二。只凸显变化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较多,这是因为变 化前的状态不需要凸显,或者说不言而喻。这时状态的变化 一般由补语成分来充当,可以是形容词、动词(包括趋向动 词)、名词及其短语。比如: (24)他让我保证不自杀,慢慢把这种伤害抹平。 (安顿《绝对隐私》) (25)(他)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巴金 《家》) 三,有些状态变化比较抽象,表示从隐到 、从无到有 的变化,多用趋向动词“出来”表示。比如: (26)他的杀人罪行,是在他死后又过了很长一段 时间。才有人敢于把他揭露出来的。(白桦《淡出》) (27)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老舍 《骆驼祥子》) 2,2隐性“把”字句 隐性“把”字句是指致使结果隐含的“把”字句。从 “把”字后谓词看隐性“把”字句,主要有: 2.2.1光杆动词 (28)她每次落妆时,更要拿水把脸上的胶水清 洗。(因而使面颊和双手敏感,呈现一粒粒的红点)。 (29)我默默地把稿件收拢,用皮筋扎起来,……。 (王小波《白银时代》) 2.2.2动词重叠 (30)您除了忆自己的苦。也可以把咱们学校原先 是贝勒府时候的事儿说说,(让我们知道府里奴仆受压 迫的惨况)。(刘心武《如意》) (31)(戈玲):“今天不排练了,回去把小脸洗洗 吧。”(王朔《懵然无知》) 2.2-3动词前加“一” 一(32)我眼里闪出泪花。把杯子一顿,心平气和地 问:“这个你也想否认?”(王朔《浮出海面》) (33)这里,在伦敦,大巡警把手一伸。车全站住, 连国务总理的车都得站住,……(老舍《二马》) 2.2.4动词前加“加以”、“进行” (34)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 型。(汪曾祺《岁寒三友》) (35)……可以把两种要比较的事物按先后顺序 呈现或同时交错呈现进行比较。(方富熹、方格《儿童 的心理世界》) 2.2.5动词后带“着、了、过” (36)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阿城 《棋王》) (37)王一生把衣裳脱了。(只剩一条裤权,呼噜呼 噜地洗)。(阿城《棋王》) (38)一天一段。把我会的都唱过了。(老舍《方珍 珠》) 以上“把”字句致使结果没有显现出来,实际上隐含其 中。如例(28)“把脸上的胶水清洗”隐含着将胶水去掉;例 (30)“把事儿说说”隐含着向某人说某事,让某人知道某 事;例(32)“把杯子一顿”隐含着杯子放在桌子上;例 (34)“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隐含着由没有分析到分 析的状态变化;例(36)“把碗高高地平端着”隐含着碗处 丁高高平举的状态;例(37)“把衣裳脱了”隐含着衣裳由 附着到不附着;例(38)“把我会的都唱过了”隐含着自己 知道的歌曲由没唱到唱。 隐性“把”字句表达的多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隐含 的结果经常可以通过语境得以显现,如例(3O)后续句“让 我们知道府里奴仆受压迫的惨况”就表明了“把”字句的目 的。例(34)后续句“定出一百种类型”就表明了“把”字句 的结果。总之,汉语中“把”字句大多是显性的,少数是隐性 的。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运用“把”字就预示着某一结果的 产生,因此,在语言中经常有“我把你……”的说法。比如: (39)你看把我累的!(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 (4O)真个把健民制药厂的厂长急得。(张欣《掘 金时代》) &“把”字句的旬式特征 3.1“把”字句的两种不同方向组合 所谓方向是指“把”字后谓词语义指向的方向。一般来 说,“把”字后谓词指向的是主语,即谓词是由主语发出的, 但有时也可以指向“把”字的宾语,即谓词是由宾语发出的。 3.1.1谓词指向主语的“把”字句 这类“把”字句的致使力是致使者发出的,对被使者来 说是一种外力,称为“外在致使力”。语义组合是:致使者+ “把”+被使者+外在致使力+致使结果(称为A式),其 中致使结果可以是动态结果,也可以是非动态结果,因此, 义可分为两小类: A,:致使者+“把”+被使者+外在致使力+动态致使 结果,比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周红:论“把”字句的正向致使性与句式特征 135 (41)一阵风把他手里的伞吹得旋转起来。(巴金 《家》) (42)“大个子”三个字把祥子招笑了,……。(老 3.3“把”字句的语义重心被使者及其变化 “把”字句中“把”字是一个焦点标志,可以引起听话 人对“把”字之后部分的注意,“把”字后面的被使者及其 舍《骆驼祥子》) A :致使者+“把”+被使者+外在致使力+非动态致 使结果,比如: 变化是说话人赋予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跟句子其余部分 相比,是说话人突出或强调的部分。因为“把”字句中致使 者往往是已知信息(背景),被使者及其变化往往是新信 息,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遵循了人类认知的时间顺序原则。 (43)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 裂。(老舍《骆驼祥子》) (44)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这样提问:(某某)“把”谁(或什 么)怎么样?即存在两个疑问点“谁(或什么)”和“怎么 好!(老舍《茶馆》) 3.1.2谓词指向宾语的“把”字句 这类“把”字句实际上是一种连锁致使。如图所示(箭 头表示致使力传递的方向,下同): 外力 内力 致使者-_+被使者 动作(结果1)-_+结果2 其中,致使者对被使者有外力的作用,产生某一动作 (结果1);这一动作叉对被使者有内在力的作用,产生某一 结果(结果2)。凶此,“把”字起到了外力引发的作用。谓 词表现的是一种内在致使力。语义组合是:致使者+“把”+ 被使者+内在致使力+致使结果(称为B式)。其中,致使 结果是由内在致使力造成的结果。内在致使力可以是动作 性的,也可以是状态性的,冈此,又可分为两小类: B.:致使者+“把”+被使者+动作性内在致使力+致 使结果。比如: (45)……“把自己都喝死了。到阴间还要做酒 鬼!”(李建安《爷爷》) (46)你们的汽车,你们的跳舞,你们闲在的日子。 这两年已经把她的眼睛看迷了。(曹禺《雷雨》) B :致使者+“把”+被使者+状态性内在致使力+致 使结果,比如: (47)类似的事情一件连一件,就把婆婆气得心口 作疼。(周大新《无疾而终》) (48)“吃吧,吃吧。看把人饿成什么样子了……” (尤凤伟《石门夜话》) 这类“把”字句中“状态性内在致使力”多由“累、疼、 气、高兴、饿、馋、愁、羞愧、幸福”等表示人类生理、心理感觉 的形容词充当。 3.2致使者的强施力性和被使者的强受力性 根据距离象似性原则,致使力与被使者的距离越近,致 使力对被使者的作用就越强;被使者与致使结果的距离越 远,被使者对致使结果的控制能力就越小。或者说被使者的 受力性就越强。在“把”字句中,致使者通过“把”字的引发 和致使力直接作用于被使者,具有强施力性;而被使者与致 使结果之间由“致使力”隔开,它只是被动地接受致使力的 作用,具有强受力性。如下所示: 被使者 把被使者致使力致使结果 (52)晚饭的号声把出营的兵丁唤回。C老舍《骆驼祥子》) L』 样”。比如: (50)只见一个高挑的姑娘走过来,微笑着把篮子 递给行政处长。(白帆《女大学生综合症》) (51)王强慢慢地站起来。又重重地坐下去;张开 嘴想对母亲说什么,又闭上嘴什么也不说出来,把个王 老太急得简直不知如何是好!(陈立祥《定心丸》) 例(50)可以这样设置问答:姑娘把什么怎么样了?姑 娘把篮子递给行政处长了。例(51)可以这样设置问答:王 强的行为把谁怎么样了?王强的行为把王老太急得简直不 知如何是好1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把”字句的意义是正向致 使,其中“把”字是一个特殊的介词,具有 向引发性。 “把”字句的语义表达重心在于被使者及其变化,致使者具 有强施力性,被使者具有强受力性。“把”字句内部致使差 异主要表现为:一,致使力传递可发生在不同对象之间,也 可发生在同一对象之间,分出外向“把”字句和返身“把” 字句;二,致使力可有意识作用于被使者,也可无意识作用 于被使者,分出有意“把”字句和无意“把”字句,而“处置” 只表现为有意致使;-,致使结果表现为状态、空间、时间、认 知心理、信息和领属等的变化,有时屁现,有时隐含;四, “把”字句具有两种不同方向的组合:致使者+“把”+被使 者+外在致使力+致使结果(A式)、致使者十“把”+被使 者+内在致使力+致使结果(B式),以A式最为常见。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2】张旺熹.“把”字句的位移图式f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 [3】邵敬敏.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A】.研究生论文选集・语苦文亨分 册fC】.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4】薛凤生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意义真的表示“处置”和 “被动”?[A].戴浩一,薛凤生主编助能主义与汉语语法[c】.沈家 煊译.北京dt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5】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明世界汉语教学,1 995,(3). [6]杨素英.从情状类型看“把”字句:上、下[J】.汉语学习,1998, (2,3). 【7】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博士论文【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4. [8周红.8]论外向致使和返身致使[J].江汉大学学报,2005,(5), [责任编辑、校对 汤凌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6 云梦学刊 OBVERSE CAUSATIVE CHARACTER AND SENTENCE FEATURE OF THE B百一SENTENCE ZHOU Ho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200083) Abstraet:B百一sentence in Chinese comes into being when it is observ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causer and thus implies obverse causative.As a special preposition,The word B百represents obverse character,And B百-sent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irs according to direction and consciousness ofn_ansference ofcausative force.overt and covert ofresults.Then the sentence features of B百.sentence are analyzed in detail.First B百 sentence can be combined from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Second.the s ̄ong foIce transferred from hte causer to the causee iS discussed.In addition.the semantic essence of B吉.sentence manifests the change oftIle causee. Key words:the B百.sentence;obverse causative character;transference ofcausative force;sentence feature (上接第1 10页) London:Green wood Press,1978. 参考文献: 【3】Ellison,Ralph.Invisible Man,fM】,外沿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f 1】Hersey,John,Ralph Ellison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MI 【41托尔大埃 森,《看不见的人》,【M】,伍绍曾、张德【f1等译,外罔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74. 文学出版社,1984. 【2】J.Butler,Robert.The Critical Response To Ralph Ellison,[M】 【责任编辑 余三定:责任校对 杨年保】 THE MYTHICAL AND METAPHORICAL PATTERN OF rNVISIBLE MAN YI Li-ju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unan Institute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Yueyang 414006) Abstract:The famous black writer Ralph Ellison employs hte popular folklore Tarbaby in the structure of his novel Invisible Man to reflect the dilemma which not only the blacks but human beings in the modem world confront.it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 and artistic value. Key words:Invisible Man;Invisibiliyt;Identiy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